一位78歲的老太太,因為“燒心伴進食梗阻1年”就診。很快做了檢查。
CT:胃底賁門稍上移,部分位於膈上,以上層面食管擴張積液,區域性胃壁略增厚,食管壁未見增厚、強化。食管裂孔疝?
胃鏡:食管中上段粘膜尚光滑,輕度水腫,血管網紋欠清晰。距門齒30-33cm可見食道左側壁略發紅隆起,距門齒33cm可見狹窄環,未見明顯新生物和疤痕;狹窄處顯僵硬,充血較明顯,無活動性出血。胃鏡能輕鬆透過狹窄部位。透過狹窄處後食道明顯擴張,在賁門之間形成一明顯擴大腔。狹窄部位區域性粘膜NBI下觀察呈茶褐色調;病變累及部分齒狀線,齒狀線不完整。
超聲內鏡掃描示食道中上段距門齒30釐米隆起狹窄處及附近食道粘膜四層結構清晰,未見粘膜分層紊亂及新生物或其他異常。
病理報告:送檢食管鱗狀上皮及胃黏膜,鱗狀上皮呈慢性活動性炎伴糜爛,灶性低級別上皮內瘤,表面可見菌團,胃黏膜呈輕度慢性炎,結合臨床取材部位,符合Burret食管炎。
一、什麼是Burret食管(“巴雷特食管”)?
就是食管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的交界線相對於胃食管結合部上移,並且組織學病理檢查證實正常復層鱗狀上皮被化生的柱狀上皮所取代。
二、巴雷特食管的危害以及與食管腺癌的關係
巴雷特食管多繼發於胃食管反流、裂孔疝,因為反流的成分如食物,胃液、膽汁等刺激食管粘膜造成損傷,導致鱗狀上皮修復被柱狀上皮替代。如果在此病變過程中,出現不典型增生,嚴重者可能出現癌變。
巴雷特食管有3 種病理型別:胃底腺黏膜化生、賁門腺黏膜化生、腸黏膜上皮化生。
有腸黏膜上皮化生的巴雷特食管發生食管腺癌的風險更高(比無腸上皮化生者高3倍以上)。
巴雷特食管粘膜可以出現瘤變,從無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到低級別異型增生(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到高級別異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最後發展為食管腺癌。
無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的巴雷特食管發展為食管腺癌的機率明顯低於有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者,且伴低級別異型增 生(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巴雷特食管發展成食管腺癌的機率明顯低於伴高級別異型增生 (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巴雷特食管。
研究發現,無異型增生、低級別異型增生和高級別異型增生的巴雷特 食管進展為食管腺癌的年發病率分別為0.33% 、0.54%和6.58% 。
三、巴雷特食管的治療:
巴雷特食管有發展為食管腺癌的風險,尤其對有異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患者,應積極隨訪、內鏡或手術治療。
抑酸劑治療反流症狀(比如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鋁碳酸鎂等黏膜保護劑、莫沙必利等促動力藥)。
部分患者行控制反流的手術胃底摺疊術。
有低級別異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患者,應予密切隨訪,或進行內鏡下切除或消融治療。
合併高級別異型增生的巴雷特食管和早期癌變侷限於黏膜層的食管腺癌患者,可考慮行內鏡下切除治療(射頻消融(RFA)、光動力療法(PDT)、氬離子凝固術(APC)、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等。
不符合內鏡下治療指徵的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2020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中國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篩查與診治共識(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