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不生土(腎脾陽虛)
【主證】腎陽虛為腰背冷、下肢畏寒;脾陽虛為食後艱化,大便稀薄,或水溼積聚,肢體浮腫。
【辨】五行分配以火屬心,但在臨床上多指命火,即腎陽衰弱,不能溫脾。故先有腎陽虛,繼而出現脾不健運證。
【治法】
1.益火補土法。
2.溫腎健脾法
3.溫補脾腎法
【按】腎脾陽虛證候以補腎陽為主,但既然同病,就不能忽視健脾。如真武湯就用了白朮、茯苓、生薑健中溫中,四神丸也用了肉豆蔻、生薑、大棗溫中補土,更明顯的如《傷寒論》以理中湯治太陰病,加入附子為附子理中湯,便可治少陰病。可見在溫脾的基礎上進一步溫腎,是助火生土的辦法。
溫腎陽:鹿角霜、肉桂、巴戟天、胡蘆巴、蛇床子、益智仁、補骨脂、肉蓯蓉;溫脾陽:白朮、乾薑、砂仁、肉豆蔻。
二、火不生土(心脾陽虛)
【主證】心陽虛弱,每逢陰雨、夜間感覺心慌心悸,重則心痛胸悶;脾陽虛,為眩暈、胸脘痞滿、咳嗽痰多等痰飲水氣證。
【辨】臨床上多將火不生土認作脾腎關係,如忽視了心火與脾陽的關係,從整個五行生剋規律來講,就很難說通了。心火衰微不能溫脾,這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常見於痰飲證或水氣凌心證。
【治法】
1.益火補土法。
2.通陽健中法。
【按】張仲景治痰飲用苓桂術甘湯,治水氣上凌之心悸用桂苓草棗湯,用桂枝的目的即在溫心陽以助脾陽的健運。
脾腎陽虛與心脾陽虛同屬火不生土,但溫命火用附子或肉桂,而溫心陽用桂枝。溫心陽:人參、桂枝、紫石英、五味子;溫脾陽:白朮、乾薑、砂仁、肉豆蔻。(命門之火溫脾土,心火下降溫胃土)
臟腑的生理活動包括脾土的運化,有賴於腎氣的蒸化,少陰之陽氣可溫化痰飲,脾土中氣要想發揮更好的作用,要得到腎陽的溫養,比如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及其他胃部疾患等在你的處方里加上補腎之藥如菟絲子,生杜仲等,可提高療效。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