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俗話說:“病從口入”,飲食、健康和疾病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關係。現在中老年人普遍注重飲食養生,可如果飲食不得當的話,反而會生出很多疾病。生活中,一些我們以為是在養生的飲食“好習慣”,反而可能造成健康問題。

大量吃粗糧,趕走其他營養

粗糧富含粗纖維,脂肪低,維生素豐富,一些注重養生的老人特別青睞粗糧。但是,粗糧吃得過多,不僅會造成鈣質流失,還會使蛋白質、鐵、維生素等營養素流失。

“如果過量攝入膳食纖維,會阻礙腸道內其他元素的吸收。”寧醫大總院營養科主任陳啟眾介紹,患有骨質疏鬆症的老人不宜多吃粗糧,因為過量的膳食纖維會影響人體對鈣質的吸收;“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群,吃太多食物纖維對胃腸是很大的負擔。有胃病或消化性潰瘍的人不適合多吃粗糧。”

他建議,老人吃粗糧,以佔當天全部主食數量的三分之一為宜,最多不超過一半。最好早中晚有所區別,比如早上喝粗糧豆漿或粗糧粥,中午吃“粗細搭配”的主食,晚上再吃精細主食。還要結合自身的體質選擇粗糧。比如,胃腸不好的人可以用小米、大黃米和糙米煮粥吃,比較容易消化;血糖高、血脂高或肥胖的人,適合吃燕麥和豆類。

不吃肉食只吃素,易致少肌症

清淡飲食得到了多數中老年人的認可。但生活中,人們卻對“清淡飲食”存在不少誤區,有些重視養生的老年人乾脆開始過上“素食”生活。其實,這種飲食習慣,非但不利於營養均衡,還會導致體質下降。

“一些老年人長期刻意素食,如果雞蛋和豆製品又吃得少,很容易造成優質蛋白攝入量不足,加劇營養不良,易導致少肌症。”陳啟眾解釋,吃清淡點真正的含義是,烹調方法要注意少油少鹽,把動物性食物、食用油和鹽限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烹調時少用煎炸,多焯、煮、清燉。

事實上,老年人體內蛋白質分解流失大過合成,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青壯年時還要略高才能維持平衡,老人更要注重優質蛋白的補充,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乳類、瘦肉、魚類、蛋類和豆類等。一日三餐應做到均衡飲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素必不可少,同時多吃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加強消化、補充維生素。

愛吃燙食食道黏膜易受傷

很多老人都愛吃熱乎乎的食物,喝燙燙的水。其實,經常吃燙食,食道黏膜易受損。已有研究表明,長期飲用溫度過高的水或者食物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建議人們儘量在熱食或者茶水沏好4分鐘後再飲用。

“食道很脆弱,對溫度也很敏感,它的正常耐受溫度是40℃~5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就容易受傷。而剛剛出鍋的飯基本都超過了60℃。吃完燙嘴的飯菜,喝完燙嘴的茶後,食道黏膜容易發生破損。雖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復功能,損傷後會自行恢復,但長期反覆刺激會導致黏膜慢性損傷,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風險。”寧醫大總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張飛雄解釋。

喝粥養胃可能加重症狀

很多人都覺得“喝粥能養胃”,遇到胃不舒服時,就開始頓頓喝粥,以養胃護胃。可是,在專家看來,喝粥養胃也是有前提的,有些人長期喝粥反而適得其反。

普通的胃炎患者,可以適當喝粥,以降低腸胃負擔,有一定的養胃功效。但對於容易反酸的胃食管反流者,喝粥很可能加重症狀,不建議進食過多的流質食物,以免進一步刺激胃部、食管等。對於胃潰瘍患者,也應減少喝粥的頻率,以免刺激胃酸過多分泌,加重病情。(記者 劉威)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的飲食原則有哪些?吃的對副作用會減輕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