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骨質疏鬆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隱形殺手”,因為骨量的丟失是悄無聲息的,很多老年人是在摔撞導致骨折後,才知道自己患上骨質疏鬆。在骨量丟失的漫長過程中(可能長達幾十年),一般都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這就致使人們容易忽視對骨質疏鬆的預防,而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危害又十分嚴重,像髖關節骨折引發的併發症就很容易危險生命。所以,預防骨質疏鬆應該從更早的年齡開始,有一種說法是35歲前多補鈣增加骨密度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這種說法靠譜嗎?

人體的骨密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下降呢?

為什麼說35歲之前補鈣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骨骼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處於變化之中,出生時只是一個小小的嬰兒,青少年時期身高猛漲,中老年人骨縮身高變矮,我們的骨骼處於不斷的新陳代謝之中。骨骼的新陳代謝,也就是骨重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骨吸收——破骨細胞活性增加,舊骨被吸收破壞;骨形成——成骨細胞活性增加,分泌骨基質,骨基質礦化形成新骨。

骨重建的過程

隨著年齡的變化,骨吸收與骨形成之間的平衡也在發生改變,一般我們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青少年時期(20歲之前)——骨形成的速度大於骨吸收的速度,骨的重量和長度不斷增加,人體的身高也在不斷增長;青壯年時期(20~35歲)——這一時期,骨形成的速度和骨吸收的速度基本持平,升高逐漸停止增長,骨密度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壯年至老年(35歲之後)——骨吸收的速度逐漸大於骨形成,骨量不斷丟失,骨密度逐漸下降,到老年階段或女性絕經期後,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骨密度在35歲左右開始逐年下降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人體的骨密度在30~35歲之間處於最大值階段,而年輕時如果可以獲取更高的骨密度,在老年時就會有更多的骨量來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有研究證實,人在年輕時的峰值骨量的高低,是決定老年期是否會發展成為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因素,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說,在35歲之前增強骨密度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的原因,骨質疏鬆三級預防的第一級預防,就是讓我們在青少年時期養成良好的膳食與運動習慣,獲取更高的骨密度從早期開始預防骨質疏鬆。

在年輕的時候讓骨骼更強壯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

我們該如何正確補鈣?

01 / 食補還是藥補?

人體在不同階段對鈣的需求量是不同的(見下圖),在嬰幼兒時期因為骨量原因,需求逐漸=增加,到青春期生長突增高峰期,人體對鈣的需求量最大(1000mg/d),在成年後有所下降(800mg/d),但到了老年階段,因為對鈣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鈣的攝入量也要適當提高(1000mg/d)。

中國居民膳食鈣攝入量

一說到補鈣,食補還是藥補就是不得不面臨的一道選擇題,很多人對於補鈣的認知就是鈣片,而實際上,鈣的最好來源還是食物,人體透過食物補充鈣比鈣劑更有效,倒不是因為食物中的鈣本身更容易吸收,而是食物中很多其他營養成分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如維生素C、維生素K、蛋白質等),所以我們一直強調,飲食要多樣化,挑食和偏食對健康非常不利。

我們前文已經說明,35歲之前補鈣以獲取更大骨密度,是預防骨質疏鬆的第一道防線。對於35歲之前的青年人乃至中年人群,因為鈣的吸收能力相對較好,是可以透過合理的膳食來獲取足夠的鈣質的,但像老年人、孕期或哺乳期婦女、骨質疏症患者,如果難以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鈣質,比如我國老年人每天能從飲食中獲取的鈣僅有400mg,日均缺鈣500~600mg,一方面需要調整飲食結構,另一方面則可能需要服用一些鈣強化食品或鈣劑來進行補充。

不同的人群對鈣需求量不同,補充方式也要做考慮

所以,食補還是藥補,要結合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飲食結構來進行選擇,年輕人主要從最佳化飲食結構來補鈣。

02 / 如何食補?

前文我們已經介紹了不同人群每天對鈣的需求量,而透過飲食補鈣又是首選,所以我們在日常應適當多吃含鈣豐富及對鈣吸收有利的食物,少吃對鈣吸收不利的食物,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看看。

富含鈣的食物包括:

奶及奶製品——牛奶被認為是最理想的補鈣食品,一是因為牛奶中富含鈣質,以我們常喝的盒裝牛奶為例,每100ml含鈣量為120mg,一盒250毫升就可以補充每日鈣需求量的40%左右,一些鈣強化牛奶的含鈣量更高。而牛奶中除了含有鈣,還含有牛奶鹼性蛋白、酪蛋白磷酸肽、乳糖、維生素D等可以促進鈣吸收的物質。所以,奶及奶製品是補鈣的首選。大豆及豆製品——大豆和豆製品中也富含鈣,大豆的含鈣量高於大部分食物,而豆製品因為加工過程中新增含鈣凝固劑,其含鈣量比同重量的大豆還高,越是凝固的豆製品含鈣量越高,豆腐乾高於豆腐,豆腐高於豆漿,100g豆腐的含鈣量可達164mg。不過,因為大豆中含有較多草酸,所以我們最好選擇豆腐、豆腐乾等豆製品補鈣,而不是直接吃大豆或喝豆漿。蔬菜與其他——綠色蔬菜和穀物本來也是鈣的良好來源,但因為草酸、植酸的影響,其中所含鈣的吸收效率較低,因此與“補鈣最理想的食物”失之交臂。我們在服用綠色蔬菜時,在烹飪之前可以採取焯水處理,儘量減少其中含有的草酸,能夠提高其中鈣的吸收效率。此外,蝦皮、海帶、髮菜、芝麻醬等食物中含鈣量也很高,生活中可以適當補充這一類食物。

常見食物中鈣的含量

除了含鈣豐富的食物外,我們日常還應該適當多補充富含鉀、鎂、鋅、銅、維生素C、維生素K等營養素的食物,這些營養素有利於鈣的吸收,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很多人的飲食結構中除了主食就是肉類,根本不注意水果蔬菜的攝入,實際上是不利於健康的,所以注重膳食平衡是異常重要的。

看完了補鈣應該吃哪些食物,接下來我們要看看哪些食物不利於鈣吸收。

實際上,凡是能在腸道內與鈣形成不溶性複合物的物質,都可以干擾鈣的吸收,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植物中的草酸鹽、植酸鹽可以與鈣結合形成多聚體而沉澱,這也就是我們常說菠菜不能與豆腐一起食用的原因。而除了草酸、植酸外,膳食纖維中的糖醛酸殘基也可與鈣形成難溶物而干擾鈣的吸收,脂肪攝入過多或脂肪吸收不良,脂肪酸尤其是飽和脂肪酸也可與鈣結合形成鈣皂影響鈣的吸收。

草酸和植酸會影響鈣的吸收

避免鈣吸收受到干擾我們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避免進食大量粗纖維食物,如玉米、麥麩、米糠;避免進食過油、過鹹的食物,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進食含磷過多的食物,以免鈣磷比失衡影響鈣吸收,如碳酸飲料等;避免進食草酸過多的食物,如菠菜、萵筍、莧菜、花菜等。

03 / 如何藥補?

藥補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鈣劑補鈣,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對於從食物中無法獲取足夠鈣質的情況才考慮透過鈣劑補充,適合服用鈣劑的人群一般包括:

膳食鈣攝入量不能達標或缺乏,比如存在消化道疾病的人群;兒童、青少年、妊娠期、哺乳期對鈣的需求量增加的人群;絕經後女性、老年人鈣吸收能力下降,骨質疏鬆症風險增加,需要服用鈣劑預防;骨質疏鬆症患者,鈣劑作為基礎藥劑與其他藥物聯合進行治療;因為其他疾病(糖尿病)或服用藥物(糖皮質激素),容易繼發骨質疏鬆症狀,服用鈣劑進行預防。

市面上鈣劑繁多

市面上的鈣劑包括多種,如碳酸鈣、乳酸鈣、醋酸鈣、葡萄糖酸鈣和牛奶鈣等,不同的鈣劑吸收效率不同,適宜的人群也不同。

碳酸鈣(吸收效率39%)——含鈣量高、吸收效率高,與牛奶相似,適用於各類人群,但如果有胃脹、便秘的患者,就要謹慎使用。磷酸氫鈣——崩解吸收難,並且因為含磷量較高,對腎功能不全者有危害,所以已經很少使用。乳酸鈣、葡萄糖酸鈣——因為鈣含量較低,所以臨床上較少使用。活性鈣(天然鈣)——因為其水溶液呈強鹼性,所以對腸胃刺激性大,不適合嬰幼兒、兒童、老年胃酸缺乏者使用。如果使用,與食物同服可減輕對胃的刺激。

不要盲目使用鈣劑補鈣,不要盲目選擇鈣劑補鈣

所以,鈣劑的選擇也不是盲目的,也要根據每個人年齡段的不同、身體健康狀況的不同來綜合考慮,最好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且應該根據自身飲食習慣來考慮劑量,比如,如果已經從食物中獲取了足夠的鈣質,那就沒必要再服用鈣劑。

04 / 補鈣的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D

在補鈣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維生素D的補充。無論是透過食物還是鈣劑補鈣,只是把鈣吃到肚子裡,而鈣能不能被吸收到血液,整合到骨骼,則不是單純補鈣能夠解決的,活性維生素D在其中就起著重要作用。

維生素D起著促進鈣吸收的重要作用

我們來看維生素D對骨骼代謝有何作用:

維生素D可促進小腸對鈣、磷的吸收;維生素D參與骨的代謝,可促進骨對骨鹽的吸收,也直接促進骨的形成和鈣化; 如果缺乏維生素D,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弱,就會導致人體內鈣不足,引發骨質疏鬆; 維生素D既可以促進新骨鈣化,又可以促進鈣從骨中游離出來,使骨鹽不斷更新以維持鈣的平衡。

所以,要預防骨質疏鬆除了要保證鈣充足,也要保證維生素D充足,如果維生素D缺乏,同樣會引發骨質疏鬆症狀。該如何補充維生素D呢?實際上,維生素D主要包括兩種,分別是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

維生素D2(麥角骨化醇)——天然存在於動物肝臟、蛋黃、奶油等食物中。維生素D3(膽鈣化醇)——人面板組織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陽光或紫外線照射後形成。

維生素D2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蛋黃和奶油等食物中

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對人體的作用幾乎相同,但都需要透過肝腎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才能對人體發揮作用。不管是內源性還是外源性維生素D,經吸收入血後首先在肝臟經過羥基化作用轉化為有部分活性的25-羥基維生素D,隨後轉運到腎臟,25-(OH)D在腎臟經1-α羥化酶的作用下再發生羥基化,形成1,25-(OH)2D,這種最終“加工”後的維生素D成品才是真正有生物學活性的維生素D,在人體能發揮最大生理效應。

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

我們該如何獲取維生素D呢?既可以從飲食中獲取,也可以自身合成。自身合成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曬太陽,日常堅持戶外活動,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每天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足夠了,既能夠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也有益於身心健康。而透過膳食補充維生素D就相對困難了,維生素在一般食物中含量都比較低,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比如魚肝油、高脂海魚、肝、蛋黃、奶油等。

不過,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維生素D的推薦攝入量(RNI)為:10歲以下嬰幼兒:10ug/d;11~49歲:5ug;50歲以上、孕中晚期及乳母:10ug/d。換算成肝臟、蛋黃、奶油的話,恐怕需要補充超過500g,所以單純靠日常食物補充,往往是補充不足維生素D的,當然也不容易補充過量。而對於透過藥劑補充維生素D,則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果維生素D補充過量,也可能導致維生素D中毒而產生副作用,人體一天攝入的維生素D總量應該小於20 ug。

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最方便、穩妥的方式

所以,健康人群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應該是保持飲食多樣化以及多參加戶外活動接受陽光。

05 / 避開四個壞習慣小心白補鈣

——很多人只知道“飯後一杆煙,賽過活神仙”,卻不知道“一口煙下肚,全身都遭殃”。煙的危害之大超乎你的想象,其中就包括對骨骼的破壞。煙中含有的尼古丁、一氧化碳、菸鹼等有害物質,會導致尿鈣流失增加、鈣的吸收障礙、骨量丟失加快等,嚴重危害骨骼的健康,女性吸菸還會抑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更容易患骨質疏鬆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酒是人們寄託情思的絕佳飲品,但從健康角度出發,喝酒對身體也是百害無一利,同樣可以表現在破壞骨骼上。酒中的乙醇可導致蛋白質代謝障礙、肝功能障礙、雌激素合成受阻等,從多方面致使骨重建障礙,導致骨量丟失加快,從而引發骨質疏鬆症,而且,大量飲酒的骨質疏鬆症狀患者更容易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濃茶咖啡可樂——濃茶咖啡這一類飲品中的咖啡因會促進尿鈣的流失,加劇骨骼中鈣的流失,可樂等碳酸飲料中含有的磷,如果攝入超標則會影響鈣的吸收,都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當然,這幾種飲品的危害相比菸酒要“溫柔”一些,也不必與之“一刀兩斷”,我們在喝茶時儘量不要泡得太濃,每天喝水主要還是喝白開水,然後少量喝淡茶水,咖啡也是,最好不要天天喝,像飲料,除了磷之外還含有大量果糖,對健康非常不宜,最好偶爾喝甚至不喝。——經常鍛鍊的人與不愛鍛鍊肥胖的人相比,更不容易患骨質疏鬆症,這是因為鍛鍊一方面可以增強肌肉,肌肉對骨骼的牽拉作用強,則有助於促進鈣的吸收和骨骼重建。另一方面,運動會對人體的內分泌產生影響,可以提高睪酮和雌激素水平,運動減少則可能導致睪酮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同樣不利於骨骼健康。

遠離影響鈣吸收的危險因素

補鈣不是越多越好,濫補小心鈣中毒!

最後一部分,我們要講的是補鈣要遵循身體的需求來補,差多少補多少,多一點沒關係,多太多反而可能引發不良後果。不管哪一種營養素,我們的身體能夠承載的量是有限的,補太多首先就是浪費,像有些人說喝奶補鈣,那我一次喝個10盒,問題就在於我們本來只需要兩盒,多出來的8盒,多吸收了血液中鈣超標會有損傷,吸收不了的排出去又會加大排洩器官的負擔。所以,不管補充哪種營養素,都不是越多越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補鈣不能盲目補,補過了同樣對身體有危害

鈣對人體作用巨大,除了參與骨骼、牙齒構建外,鈣還起著維持和調節正常的神經肌肉興奮性、維持心臟正常的電生理功能、參與調節多種激素和神經遞質的釋放、影響毛細血管通透性、參與凝血過程、參與細胞訊號的傳遞過程等多種作用,是人體各項生理功能和代謝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必須維持在一定範圍內,不管是高了還是低了都會造成損傷。

血液中鈣離子缺乏會導致抽筋、失眠、消化功能下降、生長髮育障礙、骨質疏鬆等危害,這些我們都比較熟悉,今天我們著重要介紹的是血液中鈣離子超標的危害,這一點大家比較陌生,尤其是自行購買鈣劑和維生素D補充劑服用的人群。

高鈣血癥——前文我們說了,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有危害,如果血清鈣離子濃度高於或等於2.75mmol/L時,就是高鈣血癥。高鈣血癥一般主要見於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其次則是腫瘤,但還有一種情況不容忽視,那就是過量服用維生素D或其他代謝產品,顯著增加鈣在腸道內的吸收,從而導致血清鈣離子濃度升高。高鈣血癥危害巨大,可造成嚴重脫水、高熱、心律紊亂、意識不清等,嚴重的患者可能死於心臟驟停、壞死性胰腺炎和腎衰竭等。腎結石——正常的鈣攝入量一般是不會導致腎結石的,但如果鈣攝入過量,透過腎臟濾過排出的鈣較多,在泌尿系統中尿鈣含量較高,就會增加泌尿系統形成結石的機會。所以,對於那些容易發生腎結石的患者,在補充高劑量鈣和維生素D前,最好監測血鈣和尿鈣水平,如果尿鈣正常再適當補鈣。心臟危害——前文我們講了,正常成年人每日攝入的鈣在800mg 左右,而一些特殊人群如青少年、孕婦或乳母、老年人、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攝入鈣可能在1000mg~1200mg。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每日攝入鈣超過1400mg,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激增40%,而定期補鈣的人群與未服用任何鈣劑的人群相比,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也明顯增高。過量的鈣劑補充,還可導致動脈鈣化,晚期的動脈硬化斑的乾重中,約50%都是鈣鹽。激化癌細胞生長——在惡性病變組織中經常能找到鈣化結構。甲狀腺鈣化能增加惡性腫瘤的發病率;95%的前列腺癌樣本中都存在鈣化結構;鈣離子的數量增加會增加氧化壓力,而氧化壓力是所有退行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尤其是癌症;還有研究顯示,骨總量極高的婦女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增加,其中具體的機制還不明確。總結

在35歲前透過補鈣獲得更高的骨密度,來預防中老年階段患上骨質疏鬆,這個思路是沒有問題的,但需要注意“補之有道”,無論維生素D和鈣質,都不是沒了藥劑只管吃那麼簡單,我們的原則是能夠透過食物和生活補充就不要服用藥劑,因為食物和生活補充一般不容易超量,而實在需要透過藥劑補充,也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一是預防補充不當白補,二是小心補過量產生毒副作用得不償失。當然,要讓我們的骨骼更年輕,生活中還得養成良好的習慣,遠離菸酒飲料等危險刺激,適當運動、平衡膳食,這樣不光骨骼整個身體都更健康。

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37種減肥最佳健康早餐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