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們無不在與疾病做鬥爭,但是從古至今,發熱可以說是一個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疾病。西醫認為發熱只是一種症狀,是由致熱源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調節中樞紊亂,或者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一種症狀,可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肺結核、白血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但中醫認為發熱不僅是一種症狀,更是一種疾病,而且還將發熱這種疾病分為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兩大類。
外感發熱是由六淫邪氣或者溫熱疫毒病邪侵襲人體,導致營衛失和、臟腑陰陽失調從而出現的病理性體溫升高,一般還伴有惡寒、面赤、煩躁、脈數等臨床表現,古時候對外感發熱也稱之為“發熱”“寒熱”“壯熱”等。而內傷發熱,則是以內傷為病因,以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水溼鬱遏或者氣血陰陽虧虛為病機,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而且中醫裡的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均可出現在多種疾病中,屬於“病中病”範疇。
當然,中醫的特色是辨證施治,所以對於發熱這種疾病來說,無論是外感發熱,還是內傷發熱,都是需要進行精細化辨證的,外感發熱辨證分型也要分為好幾種,內傷發熱也一樣有好幾種類型,而且外感發熱與內傷發熱的證型都是不重複、不相同的,在這一點上,中醫對於精準施治,的確很高明也很先進。對於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它們在病因病機和理法方藥上面有著很大的區別,所以需要區分開來。今天我們重點來說說外感發熱的辨證施治。
1.衛表證
衛表證引起的發熱是外感發熱病中最為常見的證候,一般常以發熱惡寒、鼻塞流涕、頭身疼痛、咳嗽為主要症狀,或惡寒比較厲害,無汗,或者口乾、咽喉疼痛,或者身重、脘腹滿悶,在舌脈上常以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為辨脈要點。這種情況,一般會採取解表退熱的治療原則。代表方劑有荊防敗毒散或者銀翹散。一般偏於風寒者,用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茯苓、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桔梗、薄荷、甘草),偏於風熱者,用銀翹散(連翹、銀花、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2.肺熱證
外感疾病大多首先襲擊人體的肺衛,所以外感發熱病症中,首先就是衛表證,接著就是肺熱證。那麼,肺熱證又有哪些臨床表現呢?一般來說,主要以壯熱、胸痛、咳嗽、喘促,痰液黃稠或者痰中帶血,口乾為主要症狀,在舌脈方面,常以舌質紅、舌苔黃、脈數等為辨脈要點。這種情況,在治療方面需要以清熱解毒、宣肺化痰為原則。代表方劑常以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為主,現代應用中,可根據病情予以加減化裁,如果熱邪更甚,可以加銀花、連翹、黃芩、魚腥草、蒲公英等;如果是痰涎更甚的話,可以加金蕎麥、葶藶子、前胡、象貝等中藥。
3.胃熱證
在外感發熱病症中,胃熱證也是比較常見的,那麼,胃熱證又有哪些臨床表現呢?一般來說,主要以壯熱、口渴引飲、面赤心煩、口苦、口臭等為常見症狀,在舌脈上多以舌質紅、舌苔黃,脈洪大有力為辨脈要點。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之後該如何是好?一般可以用清胃解熱的治療原則。代表方劑有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如果熱勢較重的,可以加金銀花、連翹、黃連、蘆根等中藥,如果大便祕結的,可以加大黃、芒硝等中藥。
4.腑實證
在外感發熱病症中,腑實證屬於比較危急的病情,需要當機立斷、急下存陰。那麼,腑實證究竟有些什麼樣的證候呢?一般來說,多以壯熱、日晡熱甚、腹部脹滿、大便祕結為常見症狀,或有熱結旁流、煩躁譫語等證,在舌脈上,常以舌苔焦燥有芒刺、脈沉實有力為辨脈要點。這種情況一般都需要通腑瀉熱、急下存陰。代表方劑有大承氣湯(大黃、芒硝、厚朴、枳實)。
5.膽熱證
在外感發熱中,有一種比較奇特的發熱,那就是寒熱往來,什麼意思呢?就是一會兒熱、一會兒冷,屬於寒熱交替出現的情況,有點類似少陽證。那麼,膽熱證究竟有哪些臨床表現呢?一般來說,常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為基礎症狀,或有脅肋肩膀項背疼痛,口苦、咽乾,或噁心嘔吐,或身目發黃等症,在舌脈上常以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數為辨脈要點。這種情況,常以清熱利膽為治療原則,代表方劑有大柴胡湯(柴胡、黃芩、大黃、枳實、半夏、白芍、大棗、生薑),如果熱毒較重的,可以加板藍根、連翹、敗醬草;如果是溼熱比較重的,可以加茵陳;如果有發黃的情況,可以加金錢草、梔子、青蒿等中藥。
6.脾胃溼熱證
外感發熱病症中,也有因脾胃溼熱引起的,這種證型常以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胸腹脹滿、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口渴不欲飲等症狀為主,也可能會有身目發黃,舌脈上常以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為辨脈要點,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採用清熱利溼、運脾和胃為治療原則。代表方劑有王氏連樸飲(厚朴、川連、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炒、焦梔、蘆根),如果熱重的,可以加黃柏、黃芩;如果溼重的,可以加藿香、佩蘭。
7.大腸溼熱證
在外感發熱的病症中,大腸溼熱也是其中之一,那麼這種情況究竟有些什麼樣的臨床表現呢?一般來說,多以發熱、腹痛、洩利或痢下赤白膿血、裡急後重、肛門灼熱、口苦、口乾、小便短赤等症狀為主,舌脈上常以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脈要點。遇到這種情況,當以清熱利溼為治療原則,常以葛根黃芩黃連湯(葛根、黃芩、黃連、甘草)為代表方劑。
8.膀胱溼熱證
對於外感發熱來說,膀胱溼熱證也是其中的一種證型,那麼,這種證型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一般來講,主要以為寒熱起伏、午後熱甚、尿頻、尿急、尿痛、小便灼熱黃赤典型症狀,也可伴有腰腹疼痛,舌脈上常以舌質紅、舌苔黃、脈滑數為辨脈要點。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常以清利膀胱溼熱為治療原則,臨床代表方劑有八正散(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木通、大黃)。
綜上所述,別看一個外感發熱,裡面包含的內容卻十分廣泛,所以不能輕易地認為外感發熱是一種簡單的問題,需要在臨床中細細體味。當然,從這個不難看出中醫辨證施治的優勢,一個外感發熱中竟能分出這麼多細微的區別,這對精準施治有著良好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