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接診到一位腰痛的客戶,患者主訴腰部疼痛以至不能轉身、不能久坐、久站、或行走,咳嗽打噴嚏時腰部疼痛加重。
病程回顧:
患者回憶說最近經常加班開會,坐得比較久,五天前腰就有明顯的不舒服,當時未引起注意,三天前在家吃飯時,筷子掉在地上彎腰去撿筷子,當時感覺腰部被拉了一下,起來後腰部疼痛難忍,隨後去當地醫院做了一次整骨復位,疼痛加劇,馬上在醫院拍攝一張X光片,示骨骼沒有問題,醫生建議回家臥床休息,臥床兩天未見明顯好轉。
評估:
體格觀察:脊柱出現側方畸形,腰椎有明顯的後凸。
步態觀察:在雙足支撐期骨盆頂端傾向腿長較短側,腰椎偏向外側,偏向腿長較長側。
動作評估:囑咐患者做站立位彎腰、後仰與側彎動作,患者因擔心加重腰部疼痛未完成。
觸診檢查:左側腰方肌僵硬並有壓痛,左側臀部有壓痛
經初步診斷評估為腰方肌、臀部周圍軟組織損傷相關征象。
患者訴求馬上緩解疼痛,於是對患者進行了如下治療:
1.讓患者腹部墊枕俯臥位休息,目的是使患者在初始體位上保持輕度屈曲以適應畸形。
2.在此體位下對下背部進行輕手法按摩,目的是使患者緊張的肌肉放鬆下來。
3.透過觸診明顯感受到患者放鬆後,找到腰方肌的痛點,對腰方肌進行了壓揉鬆解治療,在壓揉的過程中不斷詢問患者的感受,直到患者明顯感受到壓揉部位的疼痛明顯的降低。
4.然後請患者健側臥位,患者上面的手臂越過頭部,牢牢地抓住床邊,吸氣,外展上面的腿。直到觸診到很強的肌肉活動,讓患者保持等長收縮,藉由重力提供阻力持續10S,然後患者的腿輕度懸於身後,搭在桌子後方,然後騎跨在患者腿上,用雙手抱住骨盆,向後轉移重量,將骨盆從下肋骨處放鬆,患者呼氣,保持30S,做3次。
經上述治療後,患者腰部疼痛明顯降低,可以正常行走,咳嗽時無明顯疼痛,囑咐患者回家按教授的方法進行自我治療。
認識一下腰方肌:
腰方肌髂肋纖維:從第十二肋骨垂直處延長到髂嵴和髂腰韌帶。
髂腰纖維:從髂嵴斜對角線到L3或L4橫突前表面;
腰肋纖維:從第12肋骨對角到L2-4或L5橫突。
神經支配:腰叢神經支配
肌肉型別:姿勢肌,受壓時縮短
功能:單側收縮:使軀幹向同側側曲,在對側側曲的過程中離心地控制腰椎,穩定腰椎,提升同側的骨盆,協助用力呼吸,穩定吸氣時膈肌附著物。雙側收縮,延伸腰脊柱。
腰方肌損傷的誘因:
1、持續結構性缺陷例如:結構性長短腿、腰椎發育異常
2、脊柱超負荷工作,尤其是不合適的扭轉腰椎
3、意外創傷、或是不經意間的拉傷例如:工作時、彎腰撿東西時,甚至穿褲子、襪子時或者在某個重複性彎腰任務時。
診斷要點:
1.腰椎區肌肉僵硬
2.代償性脊柱側彎
3.咳嗽打噴嚏時加重下背部疼痛
4.腰痛負重時加重
5.出現功能性長短腿
6.腰椎前屈受限
7.髂骨區、髖關節區、骶髂關節、下臀部和腹股溝下部產生疼痛
腰方肌勞損會引發下背部陣發性疼痛,疼痛向下傳送,可達到一側或雙側的臀部和髖部。這會使你無法長時間的站立,有時一個小時的站立時間就會使你的背部非常疼痛,這幾乎無法集中精神去工作。有時候,無法走路、站立甚至是坐直。
腰方肌的勞損引發的疼痛會出現在髖部、臀部、或者脊柱底部骶髂關節附近,咳嗽或者打噴嚏會導致疼痛加劇。疼痛會使患者產生心理上的癱瘓,不願意活動。
不能在床上翻身,也不願意採取患側臥位。有時候疼痛可能出現在腹股溝部或者大腿的下部。 腰方肌的強烈攣縮會限制骨盆活動,導致臀小肌產生勞損,並且可能出現坐骨神經痛的症狀。緊張的腰方肌的牽拉可以使腰椎和骶髂關節移位,使一邊的臀部抬高,使背部的曲線變形,看起來就像脊柱側彎或長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