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體和外界的環境一樣,都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而疾病的發生,往往是人體失衡的表現,免疫力下降,致病菌的入侵。腫瘤患者也一樣,癌症是細胞受損長期累積的結果。腸道菌群的失調,有害菌佔據了主導。腸道免疫佔據我們人體免疫的70%,腸道粘膜作為人體第一道屏障,對健康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眾疾之源:腸漏症
在探索疾病的道路上,人們逐漸發現了其實很多疾病的初始,都是腸道出現了問題。可能一開始你只是有些腹瀉、便祕、食物過敏等,千萬不要大意,這說明你的腸道菌群出現了問題。菌群失調,促使內分泌失調,免疫系統紊亂,容易導致多種疾病。
因為一些環境、飲食、壓力、濫用藥物等,導致我們身體無法保持細菌多樣性,甚至有些微生物從此消失。由此,你可能會患有“腸漏症”。這並不是一種罕見疾病,事實上,在這方面很多人都可能會有“腸漏症”。
腸道粘膜保護著我們身體免受致病菌的侵襲,但是當我們有“腸漏症”之後,腸道變得有滲透性,一些難以控制的毒素,包括病毒、酵母菌、麩質、酪蛋白等,會進入人體肆虐,造成損傷。由於大規模的細菌入侵,免疫系統一直保持在警惕狀態下,可能會出現紊亂情況,隨便攻擊它遇到的所有東西。
《柳葉刀》、《國際胃腸病學期刊》等醫學期刊的研究都表明:腸漏症會導致紅斑狼瘡、腫瘤、自閉症、抑鬱、代謝綜合徵、帕金森等多種疾病。所以針對這一點,在對於日常用藥方面,也禁止了濫用抗生素。
脆弱擬桿菌與人體
2011年,馬茲曼尼安和同事在美國《科學》(Science )雜誌上發表論文,第一次闡明了微生物與哺乳動物之間的共生現象。其中提到了“脆弱擬桿菌對人體非常有益,幫助我們彌補了人體本身DNA的不足,”脆弱擬桿菌它對我們的免疫系統釋出命令,且不會抑制或者減弱免疫系統的效能,相反它是在幫助我們的免疫系統發揮正常功能。而很多專家也在說,脆弱擬桿菌是一種瀕臨滅絕的菌株,很多人體內的脆弱擬桿菌的佔比明顯不足,這也與高發病率呈現正相關的關係。
微生物專家張季階教授曾經提到,脆弱擬桿菌BF839在人體中佔比32%,才能維持機體健康。腸道微生態,是調節我們機體平衡的關鍵所在。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都應該在治療方案中加入微生態療法。只有重塑自體免疫微迴圈,才能夠抵禦腫瘤細胞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