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四溢的時節
科普一會兒,臭便便的醫學常識
絲毫不尷尬
1、便便裡都有啥?
正常的便便裡面大約有75%的水分,剩下的是一些纖維素、死的活的要死不活的細菌、其他的細胞,還有黏液。像豌豆、堅果這類食物中的可溶性纖維,在消化道里消化後變成類似凝膠的物質,變成大便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有些含有不可溶纖維的食物,比如玉米、燕麥麩、胡蘿蔔中的纖維素,這些纖維人體是不能消化的,吃進去啥樣,拉出來就啥樣!
2、便便的顏色有講究
正常的大便是黃褐色、深褐色的,顏色的變化主要由你吃的東西決定,也有其他的因素會影響。
吃多了紅瓤的火龍果或者西瓜會拉出紅色的大便,吃多了綠葉蔬菜會讓你大便呈綠色,有些藥物也會讓大便變色,比如紅色、白色或灰色。膽道疾病的病人大便可能是陶土色的,黑色的大便也要特別留意,有可能消化道出血的表現哦!
3、形狀也很重要
沖水之前看一看便便的形狀,好的大便成形、成條,壞的大便是稀爛的。
多吃纖維素食品可以讓大便體積增大,拉出來的便便是木棍樣的,大便如果像鉛筆那麼細的,有可能是直腸癌的表現,因為腫瘤讓腸道變窄,拉出的便便就變細了。
4、惡臭可能有感染
當然沒有便便聞起來是香的,但巨臭的便便也不正常,可能是感染的表現,比如某些腸道寄生蟲的感染。
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或者乳糜瀉等疾病患者拉出來的便便多數奇臭無比。
5、多長時間拉一次
你是每天早晨都固定時間去衛生間大便,還是好幾天才排便一次?
其實,不管多長時間一次,只要是有規律的、排出很順暢的就是正常的。
通常飲食的改變會導致排便的變化,很多人平時大便很規律,但一到週末或者過節時就出現排便問題,就是因為休息時大魚大肉的,纖維素食品吃得少,活動也少。其他的因素,比如胃腸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者結直腸癌等,也會影響排便。
不同的文化也會影響排便。南亞地區的人排便量是英國人的三倍,這跟飲食文化有關,素食佔比較大的大便會比較多。有科學家統計美國人每天大概會排150g大便,一生排便5噸左右。
6、腹瀉就是便便跑得快
從你把食物吃進肚子,經過食道、胃、小腸、大腸,最後從肛門排除,整個消化的過程持續24到72小時。
如果大便在大腸裡輸送的太快,就會形成腹瀉,因為糞便裡的水分是在大腸裡吸收的。(另一方面,如果糞便在大腸裡輸送太慢,就會形成便祕。)
胃腸病毒感染或者食物中毒可能會引起腹瀉,胃腸道對某些食物過敏或者不耐受也會引起腹瀉,比如果糖類食物不耐受,或者其他一些消化道問題。
7、健康的便便應該沉下去
大便的時候除了注意壓水花,也要觀察一下自己的便便是怎麼落入便池中的。
如果大便浮在水面上說明脂肪的含量過高,這種情況意味著你的腸道吸收不良,食物中的油脂沒有吸收,這有可能是乳糜瀉或者慢性胰腺炎的表現。
8、每天放屁過多不健康
公共場合突然放屁是件很尷尬的事情,但這對於人體確實是件好事。
人體大腸中有很多細菌,吃進去的食物在細菌的作用下產生大量的氣體。其中一部分氣體變成“屁”從肛門排出,放屁是正常生理現象,屁太多要關注兩點:一是飲食結構需要調整,二是考慮做便檢及腸鏡檢查。
9、糞便能測腸癌
正常成人每天都會有上皮細胞脫落至腸腔並隨糞便排出體外,而結直腸癌腫瘤細胞由於異常增殖,細胞與細胞間或者細胞基底膜的黏附性降低等因素,比正常上皮細胞更易脫落。
通過組織學觀察發現,結直腸腫瘤、腺瘤的上皮細胞每3天就會更新一次。因此,腸道腫瘤患者的糞便中會含有大量的從腸道腫瘤表面脫落的異常增生的細胞和細胞成分,通過檢測這些脫落細胞中的基因片段即可判斷受檢者是否罹患腸道腫瘤。
10、縮短廁所閱讀時間
蹲廁所的時間長了,容易導致痔瘡的發生,特別是很多人喜歡在廁所看書看手機,更是雪上加霜。
聽起來這件事好像驢脣不對馬嘴,但想想蹲那麼長時間,肛門作為軀幹最低的部位承受了持續巨大的壓力,不僅血液聚集,而且會出現血液流通不暢,從而加重痔瘡的症狀。
便祕時蹲廁所的時間也會延長,多數情況是因為纖維素食品吃得少,比如很少吃蔬菜水果。為了防止便祕的出現,建議每天吃30到35克膳食纖維,這樣可以讓排便通暢,減少蹲廁所的時間。
11、手機上可能有便便!
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否則大便會一直殘留在手上哦!手好洗,可蹲廁所時玩的手機可不好洗。
在2011年的一項研究中,英國的學者在12個不同城市獲取的400份樣品上發現,手機上六分之一的細菌是來自大便的,會傳播便便中的大腸桿菌。而且手機會隨著人們到不同的地方,特別是吃東西的時候,手機上的大腸桿菌可能就吃進肚子,導致疾病發生。其實,這也是“糞-口傳播”的典型情況哦!
12、腸道菌群移植技術是什麼?
“腸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將從健康供體便便中提取製備出來的健康菌群液,通過腸鏡或胃鏡等方式移植到患者腸道內,以重建患者的腸道微生態系統,達到相應的治療目的。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