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有個六十多歲的阿姨來我們店裡泡腳。沒想到,她泡腳後感覺心跳加快,臉色發黑,我趕緊叫她停止泡腳,不然就會出事了。
為何會這樣呢?泡腳後感覺心跳加快,說明她的心臟功能不好了。熱水泡腳,高溫加劇了心臟負擔,心臟泵血能力下降,結果臉色發青、發黑,嚴重的會造成死亡。心臟不好的人不能泡溫泉、泡澡堂,甚至不能蒸桑拿,也是這個道理。
俗話說"熱從頭生,寒從足入"。如果每天晚上臨睡前熱水泡泡腳,這真是最好的暖足方法。現代醫學也表明,人體的內臟器官只有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才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當外界變冷時,人體機能自動調節,為了不使體內熱量散失,手腳血液會迴流以保持內臟器官所需的溫度。當腳下溫度低時,腳部血管收縮,血液迴流受阻,導致全身血液迴圈不順暢,這樣人的全身都會感到寒冷。所以暖人先要暖腳,只有腳溫暖了,全身才會感覺溫暖。
泡腳時,區域性溫度增加,不僅能刺激足部穴位及經絡,還能幫助改善血液迴圈,驅除寒冷,促進代謝,可以起到明顯的養生保健功效。
但是,怎麼科學泡腳?這事還真有講究!因為不科學的泡腳,不僅起不到保健和養身的效果,還會對身體產生負作用,甚至會造成傷害。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科學的泡腳知識吧!
第一、水溫
由於泡腳是通過熱水效應來達到養身和保健效果的,所以最佳的水溫在42℃至45℃之間,高了會燙傷肌膚,人體難以承受。而泡腳的水溫低於38℃,與人體溫度差異小的話,熱水效應起不到促進人體迴圈的作用,也起不到保健和養生效果,等於洗腳一樣。
經科學測試:在42℃至45℃水溫下泡腳,熱水效應5—10分鐘後開始(人體正常血液迴圈每20秒左右一次),當熱水效應起作用後,人體血液迴圈可達到10至15秒鐘一次,就像是做了一場20分鐘慢跑的健身運動,整個身體熱能上升。然後,面板毛細血孔張開排出汗液、毒素。
第二、水位和水量
泡腳的水量一般是9至10公斤,以小腿"三陰交"穴位處為最科學水位/量;水位太高會急劇加速身體迴圈,就像人在靜止下突然猛烈運動,導致心跳急劇加快,會出現胸悶心慌,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特別是有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頭暈胸悶,體質弱者會出現流虛汗,心律失常等症狀。經實現驗證明,當水位/量每低於"三陰交"2cm,熱水效應會下降15%,當水量/位低於踝關節以下熱水效應會失去。
在室內正常溫度下(26℃--30℃),每少1公斤水,水溫下降速度會因水量減少而產生遞增式降低。因此,水量在泡腳中是十分重要,不遵循科學的泡腳,不僅沒有保健和養身的功效,甚至會影響健康!
第三、時間
科學的泡腳時間為25至30分鐘;時間太短,就像人沒跑幾步就放棄一樣,起不到健身作用。但時間過長的話,腳部長時間在水中浸泡,會導致面板的防禦能力會下降,引發各種面板病症。
此外,泡腳時間過長水溫下降,會導致使人體溫下降,從而又會引發感冒、風溼等病症。特別是經常泡腳的人,如果習慣性在低溫水中浸泡腳,會對面板防禦能力造成很大傷害,容易引發腳氣、面板溼疹、關節炎、畏寒等症狀;因此不科學的泡腳不僅起不到保健養身效果!反而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
綜上所述:要想泡腳有好的效果,就需要在規定的時間、水溫和水量/位多重要求下,才能起到養生和保健的作用。
看到這裡,也許就有人問了:既然泡腳好處這麼多,我再去中藥店買一些專門泡腳的草藥,是不是效果會更好?據說,用那些中藥泡腳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從青蒿草中提煉青蒿素治療瘧疾的例子就足以證明:單純對青蒿草進行泡或煮都不能治療瘧疾,必須要經過各種科學技術工藝,將中藥物質的有效成分溶出,並加以分離、純化,得到有效單體,才能起到治療作用。簡單地把中草藥打成粉末或切成片,用於泡腳是不科學的,也是違背中醫中藥和自然物理規律的。
現今市場上流通的那些泡腳產品,絕大部分只是用中草藥粉碎成粉末或將中草藥切成小段,用無紡布或塑料袋包裹後,用於泡腳。這些未做加工處理的原生乾燥中草藥,放置溫水浸泡25--30分鐘,僅僅只是在吸收水分而已,幾乎不向外排放藥性。等到吸收飽和水分後,向外排放少許藥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就是為什麼患者在服用中草藥時,醫生要求患者一定要煎熬3--4小時後再服用的原因
因此,在水溫、水位/量和時間等多重要求下,簡單的用中草藥打成粉或切片泡腳是不科學,違背了自然物理學,也是讓消費者難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