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傷寒論》中的名詞術語,是極為樸素的,有的流傳到現在,還是大眾化語言,如“能食”、“不能食”、“大便硬”等。但是這種語言用在醫學上,就有一定的涵義,也有一定的運用範圍,又與一般的語言不同。

——有病名,有一定的病位,有一定的屬性,其發生、發展基本上有一定的過程與規律。在《傷寒論》中,病有三陽病、三陰病等。

——是每一種病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症狀表現。譬如同是太陽病,初期是脈浮、發熱、惡寒、頭項強痛等表證,而到了出現水液代謝障礙時,就會出現消渴、小便不利等裡證。在《傷寒論》中,除了表證、裡證之外,還有桂枝證、柴胡證等名詞。

傷寒——有二義:

①是廣義的,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初起有發熱惡寒的,也有無熱惡寒的。發熱惡寒的,多發展為三陽病;無熱惡寒的,多發展為三陰病。

②是狹義的,是三陰三陽病分類中的一種病型,與中風相對而言。如太陽病有太陽中風、太陽傷寒;陽明病有陽明中風、陽明中寒(見下注);少陽病有少陽中風,少陽傷寒。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也是如此。

中風——是三陰三陽病分類中與傷寒相對的一種病型。其命名的根據有二:

①是風性疏洩與寒性凝斂相對。如太陽病有汗稱中風,無汗稱傷寒。

②是指陽邪,與寒為陰邪相對。如大青龍湯證,無汗煩躁者為陽邪,為中風;身不痛但重,不煩躁者,對比之下為陰邪,為傷寒。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少陽病,目赤,胸中滿而煩者,為陽邪,為中風;僅頭痛發熱,目不赤,不煩滿者,相對的為陰邪,為傷寒。太陰病,手足自溫,不太熱,不煩痛者為傷寒;四肢煩痛者,相對的為陽邪,為中風。由於那時還沒有“寒化證”、“熱化證”這樣的名詞,所以少陰病和厥陰病同樣也都是以寒化證為傷寒,熱化證為中風。

陽明中寒——中寒這一名詞,僅見於陽明病中,是與陽明中風相對而言。其胃陽素盛,化熱迅速者為中風;胃陽不盛,化熱遲緩,化燥費力者為中寒。因陽明病是胃家病,是裡病,所以不叫傷寒而叫中寒(中,作平聲讀)。

不中——(南陽方言)不可以,原文16條:“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

傳、轉屬、轉入、經、到經、過經、再經、行其經盡——傳,是同一經病的深化。轉屬,是病位和屬性的變化。轉入,即轉屬。後期會另起稿詳論關於“各種傳經”的若干問題。

系在——傷寒在還未轉屬別經之前,已經具備了轉屬別經的內在條件,出現了可能轉屬別經的苗頭,叫做“系在某經”。譬如“傷寒脈浮緩,手足自溫者,此為系在太陰。”就是說,緩主內溼,手足不熱而溫,是脾陽不盛,這就具備了表熱與太陰脾溼相搏,轉變為太陰發黃的條件,所以就叫做“系在太陰”。

發汗——是服藥後必須溫復,必須達到出汗的目的。

解表、解外——雖然也是以驅除表邪為目的,但是服藥之後,聽其自然,不用溫復,也不一定必須出汗。表,是膚表,部位侷限;外,是對裡而言,除了裡都是外,所以半表半里也可以叫做外,但不能叫做表。如“欲解外者,宜桂枝湯”、“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都是。前之外,實際是表;後之外,實際是半表半里。

解肌——是指邪在肌腠,專指表邪之表疏有汗者而言,是桂枝湯的專長。

和——即無病。如“口中和”,即口中清爽,不燥不渴。“表和裡實”,是無表症而裡已成實。“榮氣和”,是榮無病。“表未和”、“裡未和”、“衛氣不和”,是表、裡、衛氣處於病理狀態。

和之——是用小劑量的藥物治之使和。如“桂枝湯小和之”、“微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比常規汗下為輕,故稱和之。

口不仁——即口不和。是粘膩不清爽,但尚未至於燥渴。若解釋為口不知味,不夠理想。

——若與腑對舉,是指五臟。若不與腑對舉,便是包括六腑在內的體內全部臟器。如“諸病在髒”(金匱要略)、“髒無他病”、“髒有寒”、“髒結”、“髒厥”、“髒寒”等都是。這和《內經》“願聞十二髒之相使”和“凡十一髒皆取決於膽也”的“髒”字,都是廣義的,是統所有臟腑而言的。

——《傷寒論》中的胃,是指整個消化管道說的。譬如“胃家實”,胃而稱家,顯然不僅僅是倉廩之官的胃。又如“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這顯然是指的大腸。

心下、心中——這是單指的胃,或胃周圍,不包括大腸、小腸。如“煩躁心下硬”、“心中痛熱,飢而不欲食”、“心下痞硬”等都是。

血室——即胞(子)宮。有的注家指為肝經,有的注家指為衝脈,都有失本意。

——亢進的意思,是病理現象。如“榮弱衛強”、“浮則胃氣強”都是。

少氣——《靈樞·五味篇》:“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是氣息微弱,不是短氣。

能食——對不能食而言,是食慾正常。如“下利後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

頗能食——是較能食、略能食、食慾尚可的意思。如“到後經中頗能食”。

消谷善飢——即食慾亢進,是病理現象。如“合熱則消谷善飢”。

不能食——有二義:

①是指食慾減退。如“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

②是指厭食。如“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小便利——即小便正常。與小便難、小便少相區別。如“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小便利者,大便當硬。”

大便硬——即較堅硬的大便。有時是對大便溏而言,即大便正常,不溏不薄,能夠成條。如“下利後,當便硬”就是。

初頭硬——即大便頭尚能成硬,而後部則是溏糞。

燥屎——是堅結乾硬的糞塊,極易致成腸梗阻,導致自身中毒等危症。如“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

下利、下利清谷——下利,即腹瀉。虛寒性腹瀉,並瀉下未消化的食物,叫下利清谷。

熱利下重——即裡急後重的痢疾。

——指寒痰、水飲。如“此本有寒分也”、“膈上有寒飲”、“此寒去欲解也”等都是。

——指胃痙攣,俗稱打呃忒。與胃痙攣有嘔的聲音無嘔出物的乾嘔不同,也與噫氣不同。

噫氣、幹噫——噫,同噯,即噯氣。俗稱打飽嗝。

太陽病如瘧狀——指發熱惡寒之間歇發作者,是表邪已衰而未盡的現象。與寒時不熱、熱時不寒的往來寒熱不同。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古代一個字可能就是一句話,所以具體到每句條文又要聯絡上下文仔細品味,越嚼越有味。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同仁多多補充!

1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移精和射精的生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