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Cell》子刊:隔日斷食抗衰老護心臟!迄今最嚴格的隔日斷食臨床結果釋出,全面改善非肥胖成年人健康,或能延緩衰老

一日三餐健康?還是隔日禁食對身體更好?這個在以前幾乎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受到了挑戰。

此前,奧地利格拉茨技術大學Frank Madeo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細胞·代謝》上發表重要臨床研究成果。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項全面報告短期和長期嚴格隔日禁食(ADF),對非肥胖的健康人群的生理、心血管系統和身體成分的影響的研究。

他們一共招募了90名不胖、無糖尿病的健康志願者,採用的斷食方案是嚴格隔日斷食。具體做法是,在兩天(48小時)之內,36個小時嚴格斷食,除了喝水啥也不吃,剩餘12個小時隨便吃;然後每兩天一個滾動的輪迴(可以說這個斷食方案非常“變態”了,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自行嘗試)

其中一部分志願者斷食4周,還有一部分患者斷食6個月。最後他們發現,4周的嚴格隔日斷食可減重4.5%改善了脂肪與瘦肉比也改善了心血管相關的標誌物。長達6個月的嚴格隔日斷食能改善血脂、降低衰老相關炎症標誌物

可能有人會說,像這樣“飢一天飽一天”,快速減肥的同時,會不會有什麼風險?

當然,這種斷食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的。因此研究人員向相關倫理委員會發起了申請,獲得批准後才開始這項研究。參與這次斷食的志願者,都是沒有肥胖問題,沒有糖尿病風險的。

為了保證安全性,志願者的健康資料全程處於監控狀態:心率、血壓、膽固醇水平、冠心病風險因子和身體脂肪和瘦肉含量的資料,以及代謝組和蛋白質資料等

4周短期隔日斷食效果如何?

在短期干預期間,隔日斷食組的攝入的熱量降低了37.4%。而且在4周的干預期內,沒有出現不良反應

4周後,隔日斷食組的BMI下降了1.23,脂肪含量大幅下降,尤其是腹部脂肪平均下降14.5%,這個地方的肥肉被認為是最“毒”的;脂肪和瘦肉比平均下降了6.3%;骨量不受影響;血清中的β-羥丁酸水平升高,這玩意兒具有抗衰老和心臟保護作用,而且即使在非斷食日,β-羥丁酸水平也是升高的

此外,隔日斷食還改善了心血管標誌物,降低了收縮壓和舒張壓,心率,以及脈搏波速度;而且還降低了迴圈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水平,在甲狀腺功能沒有受損的情況下,低水平的fT3,與人類的長壽密切相關

不過,在4周的時間內,還有很多的血脂、健康和衰老相關的標誌物的濃度沒有發生變化。

6個月長期隔日斷食效果又如何呢?

總的來看,6個月的隔日斷食期間,志願者們的熱量攝入減少程度和4周差不多。靜息能量消耗也沒有顯著差異。

而且,志願者的總膽固醇、低密度、極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在兩組中相似。而且,即使是在長達6個月的斷食期內,也沒有出現骨量減少,白細胞減少,各種免疫細胞丰度下降的現象

不過,長期組的志願者紅細胞計數以及血漿中的鐵代謝標誌物降低,但仍在參考範圍之內,而且並不缺鐵。衰老相關炎症標誌物sICAM-1濃度也顯著降低

最後的代謝組分析發現,隔日斷食能引起血液代謝組週期性變化,例如,促衰老的甲硫氨酸被週期性清除,而對健康有多重益處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升高

基於上述資料,研究人員認為,在密切的監控條件下,隔日斷食不僅能給肥胖者帶去益處,非肥胖人群也確實能獲益,而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

不過,研究人員還是提示大家,任何人都不應該在未經與醫生協商的條件下,自主開展隔日斷食,不排除存在不可預知的風險;而且在斷食期間,均衡的營養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個效果還需要在更大更嚴格的臨床研究中證實,才算真靠譜。

8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中醫藥知識宣傳——中藥、方劑的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