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及以上的部位如食管、咽、氣管、肺、耳鼻喉等而引起的慢性症狀和(或)組織損傷。

臨床表現主要為:

消化道症狀:反酸、反食、噯氣、胸骨後燒灼感、或吞嚥困難,吞嚥疼痛、胸痛等;

消化道外症狀:咳嗽、喘息、胸悶、憋氣、心慌、咽喉部異物感、咽癢、咽喉部發緊、聲音沙啞、清嗓、鼻塞、流涕、噴嚏、耳鳴、耳癢、眼乾澀等。

主要有三種類型:

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

由於本病多纏綿難愈,所以預防和日常保健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胃食管反流病可以預防嗎?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統中的常見病,易反覆發作,呈慢性過程。

與消化性潰瘍不同,食管黏膜病變經治療癒合後,一旦停藥,症狀會迅速復發。

從發病機制看,與食管下擴約肌功能失調有關,而且發病時大量酸性胃液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損傷,因此本病即是動力障礙性疾病,也是酸相關性疾病。

由於致病因素複雜,所以要預防本病的發生有一定難度。

目前研究認為,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需要講究策略,而調整生活方式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基礎,是預防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舉措,我們可以從疾病的誘發因素入手,做好自我預防保健工作。

例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況,心胸開闊,減少各種不良的精神刺激。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少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肥胖者應適當增加活動,控制飲食,減少體重和腹壓等等。

二、胃食管反流病人應該如何進行自我保健?

胃食管返流病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病,病程長,有的甚至終生,所以預防胃食管返流病的復發,加強自我保健對於曾患有該病的病人來說顯得非常重要。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來防止本病的復發。

改變生活方式是預防反酸、燒心的最好辦法。

胃食管返流多與飲食有關,油膩、高脂肪、粗纖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攝入過多是引發反流的一個重要誘因。儘量少吃高脂肪餐、巧克力、咖啡、糖果、紅薯、土豆、芋頭;嚴格戒菸和停止飲酒;少吃多餐,餐後不宜馬上躺下,活動20-30分鐘後方可入睡,但應注意餐後活動以小運動量為宜(如平地散步),避免活動增加腹壓而加重反流;睡前2-3小時最好不要進食;平時可多咀嚼口香糖,這樣能增加唾液分泌的質和量,能改善食管的清除能力,保護食管黏膜以防止炎症發生;多喝溫開水可增加食管清除能力,稀釋胃酸,有助於緩解症狀和保護食管黏膜;如果晚上容易反酸,最好在睡眠時把床頭抬高10-20釐米,都會有幫助的。心理因素也十分重要。心理因素對消化系統的影響也十分大,若焦慮、抑鬱都會使消化系統出現不良反應,所以在緊張的時候注意緩解壓力顯得非常重要。

三、預防胃食管反流病發生,對飲食成份有什麼要求?

飲食不當是胃食管反流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注意飲食成份的合理調配是預防發病的重要措施。

1、宜採用低脂肪飲食,糖類宜適中,

這是反流性食管炎飲食預防的關鍵措施之一。因為脂肪能夠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引起食道下端括約肌張力降低,促使胃食管反流的發生,同時使胃、十二指腸壓力差顛倒,造成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由於進食過多的脂肪可延緩胃的排空,增加上腹部不適感,使胃膨脹。

每日膳食中脂肪限制在60克左右,其中植物油脂比例應大於動物脂肪。

平時應該注意飲食中少食肥肉、奶油及烹調油,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烹飪方法應以煮、燉、氽、燴、蒸為主。

2、補充富含蛋白質成份的食物,

食物蛋白質可刺激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可使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增加,抑制胃食管反流,因此在飲食中可適當增加蛋白質成分,例如瘦肉、牛奶、豆製品、雞蛋清、魚、蝦等,對於預防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生有積極作用。

3、多吃含纖維素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和蔬菜等。

四、預防胃食管反流病發生飲食有那些禁忌?

對胃食管反流病人進行飲食調理,對於改善病人症狀、預防疾病復發是大有裨益的。

1、首先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食要有節制,飲食中應吃些易消化、細軟的食品。

2、多食素食,因五穀、蔬菜多無明顯的寒熱之偏,又易消化吸收,以素為主是中國養生的一貫主張。

3、另外,飲食應順四時,合地宜,季節有四季之分,地域有四方之別,食物有寒、熱、溫、涼之性。

故選擇食物應順四時之受,合地區之異。

冬季宜多食溫熱性食物如羊肉、雞肉;夏季宜用清淡偏涼之品,如黃瓜;在暑季溼熱交蒸之時宜用西瓜等清暑除溼之品;秋季宜用生津潤燥之品;如蘋果、香蕉,而少用辛辣之物,以免灼傷胃陰。

4、為減少疾病復發,平時勿暴飲暴食;

5、應該少用刺激性食品,少用或不用能夠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降低的食物,如濃茶、酒類、咖啡、可可、巧克力,及鮮檸檬汁、鮮桔汁、番茄汁、柑橘類果汁、柳橙、鳳梨、葡萄柚、蕃茄、全脂牛奶等及刺激性調料,如咖哩、胡椒粉、薄荷、辣椒等。

五、預防胃食管反流病,生活上要注意哪些細節?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個慢性發病,易反覆發作的疾病,因此患者除了要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積極治療外,在緩解期仍應做好自我保健預防工作,尤其在生活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要有規律:

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每日定時三餐,避免過飽。三餐的分配也應合理,早餐精些,午餐量多些,晚餐宜少進。低脂飲食,細嚼慢嚥,可減少進食後反流症狀發生的頻率。

2、生活要有規律:

三餐飯中、飯後保持坐立姿勢,避免餐後平臥、彎腰。晚餐不要吃得過多,不要在睡覺前2-3小時內進食,如睡前進食、常飲濃茶,易引起胃內食物在睡眠當中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流症狀。抬高床頭、放鬆褲帶均有助於減少迴流。勞逸結合。

3、科學、規律治療:

胃食管反流病是慢性病,易復發,因此平時必須堅持在醫生指導下長期服藥,切不可症狀稍好轉,便驟然停藥。也不可朝三暮四隨意更換藥物,服用某種藥物剛過幾天,見症狀未改善就又換另一種藥物。

4、保持心情舒暢:

患者應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愉悅心情。

六、胃食管反流病與穿著有關係嗎?

胃食管反流病症狀的發生與平時衣著不當有密切關係。無論在發病期還是緩解期,醫生都會叮囑患者平時應注意衣著的合理。建議平時穿著應以寬鬆、舒適為宜,衣褲不要太緊身,避免腰帶、皮帶扣得太過緊。平時活動也應儘可能減少增加腹內壓的動作,如過度彎腰、負重、屏氣等。這樣就能最大程度減少反流的機會。

七、吸菸、飲酒會誘發胃食管反流病嗎?

吸菸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由於菸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端括約肌壓力,使其處於鬆弛狀態,誘發並加重反流的症狀。研究顯示,在20多分鐘內吸2支菸可使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壓力降低50%,這種下降在吸菸開始2-3分鐘即發生,而且吸完後其壓力仍在低水平。吸菸還能減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機體抵抗力,使胃食管黏膜炎症難以恢復,導致疾病遷延不愈。

酒的主要成分為乙醇,不僅能刺激胃酸分泌,還能使食管下端括約肌鬆弛,肌張力下降,尤其是烈性酒可使食管蠕動收縮波的頻率下降,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因此我們建議,為了您的健康請戒菸、戒酒。

八、胃食管反流病症狀的發生與體位有關係嗎?

很多胃食管反流病人有這樣的體會,白天工作、學習、生活時症狀不明顯,晚上睡覺時就容易出現燒心感,特別是有些老年人午飯後常要午睡,剛吃罷午飯就平臥,很容易使胃酸和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腔內,午睡醒來後就可出現症狀。原因主要是由於症狀的發生與睡姿有關。胃食管反流經常在平臥時復發,平臥時反流是水平運動,比端坐位或直立位自下而上的垂直運動要容易得多,同時,當處於睡眠狀態時,胃上下口的兩道門—括約肌處於鬆弛狀態,抑制胃食管反流的作用減弱。因此平臥睡覺時反流症狀反而更嚴重。因此醫生常會建議,午飯後需要午睡的人宜在躺椅上採取半臥位休息,晚上睡覺前2-3小時不要進食,正是為了減少食物反流的機會。

九、睡覺時應該保持怎樣的正確睡姿?

我們已經知道,體位與反流的發生是有關係的。因此休息時保持正確的姿勢是預防反流的關鍵。

喜歡平臥的病人不妨將上半身床頭墊高15-20釐米(即床板從臀部開始向頸部上升或抬高頭側床腿,保持15°為好),這樣對減輕平臥反流、避免胃酸湧入喉嚨或口中是個有效的好辦法,必要時還可以在睡前加服一粒嗎叮啉以促進胃動力。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注意不是墊高枕頭,僅僅將枕頭抬高是起不到作用的,因為如此容易導致食道的折壓,這樣反而更為不利。有人睡眠時喜歡將兩上臂上舉或枕於頭下,這樣可引起膈肌抬高,胃內壓力隨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更易造成夜間平臥休息時症狀加重。

十、平時哪些藥物對胃食管反流病有不利的影響?

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應在醫生正確指導下選用藥物治療,而且應注意某些藥物同時使用可能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異常,使反流症狀加劇,因此我們應了解這些不易同時使用的藥物名稱,如某些抗膽鹼能藥物和腎上腺素擬似藥、α腎上腺素能拮抗劑、多巴胺激動劑、鈣離子拮抗劑、安定、嗎啡等藥物。

十一、胃食管反流病與肥胖有關係嗎?

肥胖病人應該加強體重控制,因為過度肥胖者腹腔壓力增高,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異常,易促進胃液反流,特別是平臥時尤甚,使病情及症狀加重。至於減肥方法,要以節食(特別是限制高脂肪、高糖飲食)、體育鍛煉和腹部按摩為主,飲食中應注意合理使用油脂和維持理想的體重。切忌濫用減肥的瀉藥,否則會加重病情。羅馬La Sapienzai大學的Corazziari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通過研究發現,在女性群體中,胃食管反流病和肥胖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絡。Corazziari博士認為雌激素可能是造成在肥胖女性中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十二、胃食管反流病和人的精神、情緒有關係嗎?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精神因素對症狀的發生影響很大。在諸多誘發因素中,不良情緒居發病誘因的前列。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過分憂慮都會對大腦皮層產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下丘腦中樞的調節作用減弱或喪失,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下食管括約肌鬆弛,從而發生胃酸反流,引起燒心、胸痛等症狀。

情志失和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古人對其最有認識,從“百病皆主於鬱”等古語中可見一斑,憂思惱怒,鬱怒傷肝,肝氣不疏,橫逆犯胃,胃失和降,上逆而發本病。因此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避免一些能引起情緒波動的刺激,使肝發揮正常的疏洩功能。

《莊子刻意》中雲:“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

可用養鳥、種花以及琴棋書畫等調節情志,排除憂思惱怒,達到愉快自得的目的。

另外,還要逐步適應地參加體育活動,既可流通氣血,增強體質,又能陶冶情操,使人怡情放懷,氣機流暢。

古人云:“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欠。動搖則欲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但鍛鍊不可過量,應量力而行,持之以恆,方可獲益。

廣大醫護工作者也應注意對病人進行這方面的調護,用高度的責任心及愛心幫助患者,放下包袱,消除顧慮,使其慢慢達到遇事不急、不怒、用穩定的心態面對事物,減少各種不良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心胸開闊,從而更能配合藥物治療,達到治癒疾病,縮短療程的目的,如此調理對預防胃食管反流病復發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專家推薦的抗癌方式,運動排第一位,除了走路2種運動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