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因臨床上個體的差異性等各種原因,現逐步規範手術患者輸液量,手術患者輸液量實現個體化

1. 復甦時的液體選擇仍應優先考慮晶體,輸注鈉離子濃度為130~150 mmol/L的晶體液為主。

首個15 min可輸注500 ml。復甦時切勿使用低替代度的羥乙基澱粉溶液。在膿毒症患者復甦時,可考慮使用4%~5%白蛋白溶液。

2. 大多數患者的靜脈液體治療是維持治療。初始輸液量為25~30 ml/(kg·d),鉀、鈉和氯均<1 mmol/(kg·d),葡萄糖為50~100 g/d。

須指出,國內很多醫院維持治療的靜脈輸液量與葡萄供給量均高於上述國際共識,這可能是造成手術患者液體過多的原因之一。

3. 對於肥胖患者的液體維持治療,可按其理想體重計算液體的需要量。使用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量的低限來計算液體需要量。

4. 對特殊患者在進行靜脈液體維持治療時應控制液體的供給,可按20~25 ml/(kg·d)決定液體的需要量,包括老年或虛弱患者、腎功能損害和心功能不全患者、營養不良與可能發生再灌注綜合徵患者。

5. 對於常見的水和電解質失衡,如液體過多或脫水,可透過分析病史、症狀及體徵後製定液體治療方案,予以糾正。

12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如何讓自己在酒桌上戰力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