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需要,我和一位同事倒班工作,一星期白班,一星期晚班,白班朝八晚五,和平常一樣,夜班從下午四點上至夜裡十二點,中間六點到七點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
我喜歡這樣的倒班,它讓我的生活有了某種新鮮感,我也蠻喜歡上晚班的,白天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做家務,也可以逛街。
但是,日子一長,這樣的上班害我得了一種病——失眠。
我以往的作習十分規律,晚十點半,是上床時間,最晚不過十一點,次日清晨六點半至七點是自然甦醒時間,為此我還保持了十幾年的晨運習慣。
乍一倒班,打破了生物規律,上頭兩個晚班,回來睡覺,失眠便成了新的規律。
失眠的感覺真是無法描述:
身子疲憊地躺在床上,頭腦卻異常清醒,多年前的人、事,無端端闖進腦海,而且格外清晰,趕都趕不走。白天裡芝麻大點的煩心事,在失眠中被無限地放大,越想越悲觀,越想越覺得人生無趣,失眠中的觸覺也是異常靈敏,一會兒覺得背癢,一會兒覺得腿痠,不斷地變換睡姿,不斷地在床“翻鉻餅”,卻總覺得不舒服,沒多久,就想上廁所,等到回到床上,上面的一切又重新來過。失眠時,一晚上總要上三、四回廁所。
也曾接受別人的建議,失眠時數羊 、數星星,可數不到100下,腦子發緊,便失卻耐心,從頭來過,更是枉然。也曾試過自已發明的意境療法,想像中,來到了一處仙境,大片的青草地,綠色的湖水,紅色的花朵,初期感覺真的很美,但要維持仙境不走,或開發出更美的意境,腦子又發緊了,更無睡意了,老天,如此失眠,已讓一百多斤體重的我,減至94斤,失眠,怎一個愁字得了!
[心理分析]
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有些職業需要兩班倒或三班倒,這是職業的要求,我們應對的最好方法就是學會適應。
由於一週白班,一週晚班這種頻繁的倒班擾亂了原來正常夜間睡眠節律,特別是晚班將原來的習慣睡眠時間推遲,剛開始時人體生物鐘還沒有及時適應,失眠從生理上來說這是正常的應激反應,屬於短暫性的,機體經過自我調整,一段時間內能夠逐漸適應恢復如常。
真正失眠者常表現有:每週發生3次,持續1個月以上的入睡困難,或難以維持睡眠,或睡眠品質差;日夜專注於失眠,過分擔心失眠的後果;對睡眠數量、睡眠品質的不滿引起明顯的苦惱或社會功能受損。
從文中可以看出引起失眠的原因是心理性因素,對睡眠產生過度的防禦性思維造成的,患者往往過分關注自己的入睡困難,擔心失眠,擔心因失眠而影響次日的活動, 結果越想盡快入睡就越興奮, 擔心和焦慮使他們更清醒以致難於入睡。
有趣的是,作者嘗試運用想象方法來對抗失眠,但效果不佳。
為此心理醫生建議:首先,應注意睡眠環境,入睡前避免吃得過飽和飲水過多,睡前不要有劇烈運動,將噪音、光線、溫度等都應降到最低狀態。其次,不要為睡眠而擔心、焦慮,下晚班後,可以先休息一會,不要回憶以前或今天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不要急於上床睡覺,縮短在床上時間,使其在床上的時間儘量接近所需睡眠的時間。第三,需要改變對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態度。如經常在上床後表現極大的憂慮,試圖控制入睡時間,總擔心失眠會對自己帶來一些潛在的危害等。對睡眠偏差認知的矯正,可帶來情緒上的改善,重新形成他們的更具適應性的態度。第四,失眠者常伴有生活事件,情緒焦慮,睡前可以做放鬆治療,可以緩解焦慮導致的肌肉緊張,利於入眠。第五,如果實在睡不著,應順其自然,甚至有意長時間保持覺醒狀態,拒絕入睡。如果失眠者放棄了入睡的努力,其結果焦慮得以緩解,入睡更易發生。
最後,若有必要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暫時的藥物治療。入睡困難者服用見效快、作用時間短的短效鎮靜催眠藥,如多美康。對伴有明顯焦慮者可使用抗焦慮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