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是《內經》重要的養生原則之一。其義是順從四時陰陽,根據季節變化,養護陽氣、陰精。具體來說可通過改變生活起居方式,調養精神狀態,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現在,隨著現代醫學及健康意識的發展和提高,“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亦逐漸成為當今養生、保健、治療具有指導意義的一個命題,有著濃厚的中醫學特色。
1“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首要意義
《內經》一直在強調自然界四時氣候變化的規律對處於自然界的萬物均具有總體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對人體的“生、長、壯、老、已”的整個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古人所處的時,生存條件惡劣,其防病、治病的意識和手段是非常有限的,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其最樸素的方法則是遵從四季物象氣候變化規律來從事勞動和居息。《素問·寶命全形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就強調了人與自然界陰陽四時氣候變化息息相關,人與自然界四時氣候變化是一個動態的整體。《素問·八正神明論》亦云:“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所以,人們要想維持正常生理功能,養生長壽,必須對自然界陰陽四時週期性變化作出適應性調節,否則就會變生或引發種種疾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