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相信大家常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只能活到50多歲,而有的人90多歲了還很健康?

究竟是什麼因素在影響著人類壽命的長短?

是飲食、心理狀態、還是生活習慣呢?

答案是:都有,這些因素都是影響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除了這些因素以外,還有其他影響壽命長短的因素。

遺傳因素

父母長壽的話,孩子一般也會長壽。

研究者斯萊格布姆說:“長壽有很大部分還是與基因和遺傳有關。”

根據他們的研究報告顯示,長壽家庭的成員與一般人的生理機能有些許不同,他們的抵抗力更強,智力下降的機率和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概率更小。

另一項研究表明,長壽老人的父輩一般會比同時代的人長壽8-10年,基因對長壽的影響甚至達到了65%,所以大部分的長壽都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

避開外部因素,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作息方式也是影響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如此看來,基因是影響壽命長短最重要因素。

社會融合

發展心理學家以及認知心理學家們都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關研究表明,除了生活習慣、飲食這些因素以外,“社會融合”是影響壽命長短的最大因素。

社會融合是什麼呢?通俗來講就是,是否經常和別人交流。

不僅僅是熟悉的人,也許是隔壁的鄰居、來修電器的修理工、送貨的快遞員、辛苦掃地的清潔員阿姨,你會不會和他們順便聊上幾句呢?

科學研究表明,那些能活到90歲甚至更長壽的人都有很強的社會融合能力,愛和人交流溝通。

仔細分析,社會融合能力強的人確實更長壽健康,而那些壽命比較短的人,都不太願意與人溝通,內心比較封閉,長期下去確實會有損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

好的社交關係能大大的減輕衰老所帶來的痛苦。

調查顯示,那些健康的老人在他們身體出現各種毛病的時候,能樂觀的對待,並不會因身體上的毛病而悲觀。

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調查中顯示,那些生活樂觀的人,不僅長壽,而且很衰老也緩慢,他們總是樂觀向上,每天都是笑口常開的。那些英年早逝的人,往往思慮過多,對生活的態度過於悲觀。

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因為人腦更擅長處理負面的資訊,所以隨個體的年齡增長,這種悲觀的思維模式也在不斷被強化。

這表明,一個成年人的大腦如果已經養成了這種悲觀模式,解決問題時就傾向悲觀的思考方式,悲觀的思考方式直接影響人的行為。

可以這麼說,心態決定了你生命的品質。

孝順父母的人更長壽

根據社會科學研究,孝順父母的人更加長壽。

彭山縣是中國出了名的長壽鄉,鄉里雖然人不多,卻擁有45名百歲老人。

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彭山縣能擁有這麼多百歲老人的“祕訣”就在於,這個村的主流觀念是孝順,他們有更多的同理心,生活節奏較慢讓他們有更強的幸福體驗感。

看來孝順父母不僅僅是個美德,還是一個“養生”行為。

如上所說,積極樂觀的心態會帶來什麼好處呢?

第一,積極樂觀的心態使人們感受幸福的能力更強,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時,他們能積極面對,哪怕是很大的挑戰,他們都能鼓足勇氣,迎面而上,明顯這種心態的人做事更有魄力。

第二,積極的性格會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人脈廣闊的他們,視野也廣闊。在社交場合上,他們往往是積極的主導者,掌握著更多主動權。

心態積極的人更加長壽。

嚴幼韻的自傳裡提到,健康長壽的祕訣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永遠向前看,她享年112歲。

而消極悲觀的心態就在死迴圈中不斷的剝奪著幸福感。

哪些生活習慣會使人長壽?

長期運動,有利於提高身體素質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利於身體健康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睡眠,有利於內分泌穩定和內臟排毒

長壽是人們所追求的,這是生命的長度,也許生命厚度增加的同時,生命的長度也會增加。

每個人都想要健康長壽,但熱銷的保健品遠遠不如好的生活習慣,好的心態來的實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淋病患者需要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