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骨髓移植技術的發展非常迅猛,挽救了很多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使其能夠長期生存。但很多患者在移植後會出現肺部併發症,發病急、預後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因此移植後肺部併發症也一直受到醫生患者的密切關注。
01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移植後肺部併發症種類很多,首先可以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移植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激素等藥物,容易併發黴菌感染、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如卡氏肺孢子蟲、綠膿桿菌、腸球菌、結核、應季的流感病毒甚至新冠等,並且少見的感染、混合的感染越來越多。另一類主要是移植相關肺部排異以及免疫反應相關的併發症。目前國際上關於肺部GVHD的分類尚不明確,我們透過總結國內外專家經驗發現可以根據移植後的發病時間輔助判斷併發症的型別。
02 移植後不同時期的排異、感染
在移植後一個月內,易發生感染、肺泡出血、肺損傷等。而出倉後、白細胞功能恢復以後的一到三個月易出現各種感染和排異反應,如特發性肺炎綜合症、肺泡出血等。移植六個月後,機體免疫功能已經重建,這個階段主要以各種排異反應為主,包括面板、胃腸道、眼睛、肝臟、黏膜、口腔、骨關節、消化道、肺等,一旦累及肺臟,會對肺功能造成影響,尤其對於兒童患者來說,對今後的生長髮育、體能訓練都有影響。
03 移植後“六大”肺部併發症
移植後肺部併發症有許多種,大致分為以下六大類:
☆ 特發性肺炎綜合症表現為不明原因的大量滲出,影像學顯示大白肺,患者會出現發熱、缺氧、氧飽和度低等情況,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 肺泡出血綜合症是肺臟毛細血管受到損傷的反映,可以表現為急性出血、亞急性出血及慢性出血,與肺炎非常相似,患者可出現發熱、喘憋、缺氧等症狀。
☆ 間質性肺炎是指肺間質的病變,也可以表現為機化性肺炎,與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十分相似但需要鑑別,因為機化性肺炎需要激素、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而感染截然相反,因此兩者的鑑別非常重要。
☆ 嗜酸粒細胞肺炎發病時,可能血中嗜酸粒細胞並不高,因此常常難以識別。
☆ 肺動脈高壓是肺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損傷以後或免疫攻擊後導致,它的臨床表現不典型,易導致漏診誤診。
☆ 閉塞性支氣管炎也是常見的併發症。另外還有胸膜下彈力纖維增殖等。每個人的併發症都不同,治療的手段也不同,因此首先要明確診斷,才能夠進行個體化、針對性的治療。
04 移植後肺功能的檢查
移植後患者要保持高度警惕,每2-3個月需要複查肺功能,及早發現氣道功能的下降、隱匿的排異反應。
對於移植後肺部GVHD的治療,激素是基礎,但患者應用激素後常出現血糖增高、骨質疏鬆、感染風險增高、消化道潰瘍等症狀,因此需要聯合用免疫抑制劑減少激素的用量,如蘆可替尼、羥氯喹、美羅華、達沙替尼、西羅莫司等,根據不同的患者進行不同地調整,在感染與排異之間尋找平衡。如果患者出現嚴重的感染需要先抗感染,因為感染的危險程度更高。
總的來說,移植後一定會存在排異反應,這種反應可輕可重,患者應當正確認識移植與排異,樹立信心,與醫生共同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高博呼吸診療中心張波教授患者群,旨在聚集血液病合併肺部症狀的患者及其家屬,搭建諮詢、互助、科普、交流的平臺,群內會【同步預約掛號情況】、【每日推送科普知識】,並【組織醫生答疑】、【舉辦醫患活動】,目前已成功舉辦多次線上答疑活動,向群成員送出免費答疑名額的同時,還進行了乾貨滿滿的科普分享。
專家介紹
張波教授
曾任空軍總醫院副院長、醫務部主任、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曾兼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呼吸危重症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老年醫學會呼吸分會委員,北京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中華醫學雜誌、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國際呼吸雜誌、中國呼吸與危重症雜誌等多種期刊雜誌的編委及特約審稿和定稿專家。主編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國家和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三項。連續10年獨立承擔兩項國家一類繼續醫學教育專案,指導帶教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