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

祖國醫學認為“發為血之餘”,“腎者……其華在發”。形成脫髮的原因,陰血不足,肝腎虧虛,血虛不能榮養肌膚,風邪乘虛而入,而致風盛血燥,發失濡養。《諸病源候論》“若血盛則榮於頭髮,故須美;若血氣虛,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發禿落。”說明頭髮營養來源於血,根源於腎氣,正虛邪入,發失濡養而致脫落。故用滋補肝腎,養血生髮,佐以散風之治療原則,採用全當歸、白芍、黃芪、黨參以益氣養血;熟地、羌活、首烏、桑椹以滋補肝腎;菊花、川芎、防風以熄風活絡。蓋風散則膚潤,血榮則發生,故用本法治之,收效良好。

二、

凡病在上焦(胸膈以上)者,或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後服;在中焦(胃脘部)者,宜兩餐中間服;在下焦(腹部)者,宜飯前服;在四肢血脈者,宜早晨空腹時服,還有攻下藥和驅蟲藥也以空腹時效顯。

三、

診病之要,首察神色,神為水谷之精氣,生命之本。神旺則色旺,神衰則色衰;寒則神清,熱則神昏;實則神有餘,虛則神不足;陽熱實證,病雖重,神色依然常旺;陰寒虛證,病氣雖淺,但神色自見衰微。“撮空理線”證非太實即太虛。虛則神明渙散,將有絕脫之慮;實則神明被擾,故多繚亂之象。

四、

河北省中醫院張貴印老師蟬蛻山龍湯經驗,此方主要針對風、溼、熱病機而設。方藥組成(防風8g蟬蛻12g地膚子12g白蘚皮8g苦參9g穿山龍9g焦三仙10g雞內金10g生地黃15g制首烏12g、甘草3g)治療頑固性面板病療效甚好。方中以蟬蛻、穿山龍為主藥,蟬蛻具有阻斷神經節傳導和鎮靜作用,從而可有效地解除面板的瘙癢刺激,促進皮疹消退;穿山龍有類激素作用,可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二藥相伍,可溝通表裡,調和陰陽氣血。白蘚皮、地膚子、苦參苦寒燥溼,可去面板中積熱,除面板中溼癢首烏制其苦燥,雞內金、焦三仙消食導滯,化溼健脾,生地涼血,甘草調和諸藥。合方共用,表裡兼顧,使氣血陰陽潤和,風散溼去熱除而症自平。

五、

細辛用量可以掌握如下原則:若用單味作散劑口服,特別是用其根部,應遵守“細辛不過錢”的戒律,若用全草入於複方湯劑,則不必受“細辛不過錢”的限制,但也不是用越大越好,要結合具體病情掌握用量,對於沉痾頑疾,小量無效時,可適當逐步加大用量。經過本人多年臨證,常用細辛6~12g配入複方湯劑,水煎30分鐘,在治療痰飲咳喘、風寒外感、風溼痺痛等陰寒性病證,療效較好,從未發生過不良反應。

六、

景嶽四時感冒咳嗽用藥規律:“春多升清之氣,治宜兼降”,選藥宜澤瀉、前胡、海浮石、瓜蔞之類降氣化痰;“夏多炎熱之氣,治宜兼涼”,選藥如黃芩、黃連、知母、黃柏之類;“秋多陰溼之氣,治宜兼燥”,蒼朮、白朮、乾薑、細辛之屬;“冬多風寒之氣,治宜辛散”,選藥防風、紫蘇、桂枝、麻黃之屬。

七、

秘紅丹”一方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為張錫純先生所創方,藥僅取大黃、肉桂、代赭石三味組成,對失血證,化瘀而不傷新血,止血而不致停瘀,臨床效果良好。其方意:大黃苦寒,平胃下氣,瀉火通腑,除老血留結;肉桂辛熱,溫補脾腎,引火歸元,並善通血脈;兩者相伍,一水一火,一瀉一補,一陰一陽,一寒一熱,巧妙組合,寒而不滯,熱而不燥,妙在大黃之苦寒,偕以肉桂之辛熱,可取其利而制其弊;同時,代赭石色赤,性寒入血,降逆止血,由此可見張氏制方之妙。

八、

瘰癧的治療,先用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法,可選雙花、連翹、公英、地丁、夏枯草、赤芍、丹參、沒藥、柴胡,佐木通引毒邪下行,從小便而去;如腫塊不消可加全蟲、蜈蚣、山甲、皂刺之類;硬度不減加昆布、海藻、牡蠣、元參之類;便幹加瓜蔞,口乾加花粉

九、

女貞子、旱蓮草二藥,寒而不滯,甘而不膩,酸而不澀,苦而不燥,藥性雖陰,但性平和,雖是補劑,但補而不滯,兩藥補性相近,故醫家稱其為姐妹之品。二藥相伍,就如春天之氣,補陰生陽,故能補肝腎,養陰血,安五臟。

十、

馬新雲老師治療小兒哮喘經驗,馬新雲是河北名老中醫、兒科專家,馬老認為小兒哮喘,概屬常見病證,世謂頑疾,因其病程遷延、反覆發作,倚息喘促,纏綿不已故當屬難治之證。常發於冬春季節,尤以季節更迭、氣候驟變之時多見,本病之作,多因內有風根、外感誘因而發。馬老認為,景嶽所示"喘有夙根,遇寒即發,或遇勞即發"之意,一是指小兒形氣未充,藩籬疏薄、衛外不固、肺為嬌髒(包括過敏性體質)。二是指脾虛宿食,脾失健運、積溼成痰,痰溼內生。三是指感受時邪(風寒、風熱)侵襲,恣食生冷酸鹹、魚蝦之類,接觸粉塵、煤煙、絨毛等異物、氣味刺激三端,引動伏痰、內外相感,哮喘即發而言。其病變主要在肺,發病機制則為外邪閉肺,肺失宣達,痰隨氣升,痰阻氣逆所致。故臨證時首先辨清寒熱虛實,遵照"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視其年齡大小、體質差異、感邪不同,進行辨證施治,方可奏效。

馬老認為小兒哮喘既有寒熱虛實之分,故治療也當有溫清補降之別.其治療原則必以“發時治標"“平時治本"分別施治。為此,哮喘在急性發作時,以邪實為主,當法邪以治其標,並辨其寒熱而論治。

寒性哮喘治當溫肺散寒,降逆平嘴。方用華蓋散酌情加減。麻黃外通玄府,上宣肺氣,下降逆氣,通調水道,一藥三能,堪稱對證良藥,仲景治外感痰喘偏重此品,可謂慧眼獨具,與杏仁等諸藥合用,共奏溫散其寒、宣開其塞、降平其喘之效,寒喘之證可愈。

熱性哮喘治當宣肺洩熱,祛痰平嘴,方用麻杏石甘湯加味。藥用麻黃石膏,意在宣洩肺熱而非儀解表也,故《本草正義》雲"麻黃輕清上浮,專疏肺邪,宣洩氣機…雖曰解表,實為開肺,雖曰散寒,實為洩邪",加用葶藶子桑白皮藏在取其瀉肺達痰、降逆下氣平喘之力。在臨床運用麻杏石甘湯時,一般多用炙麻黃,取其潤肺定喘的作用。馬老更加十分重視舌質與舌苔的不同變化,強調若舌質鮮紅少苦,伴有高熱,氣急鼻煽,甚或驚厥者銀花、連翹、鮮蘆根痰多者松蘿茶陳細茶瓜萎仁、浙貝母、竹瀝水煩燥不安者加竹葉心、連翹心、蓮子心口渴天花粉、重用生石膏、鮮蘆根腹滿厚朴、枳實。見舌質談紅苦白厚者,化痰則加橘紅喘重蘇子便溏完乳不化加雞內金。見舌質紅燥而幹,乃陰液耗傷過重,急用鮮生地汁,佐以石斛,元胡、知母養陰增液之品,但非傷陰明顯者,不宜輕投,以防留邪之弊。

哮喘反覆發作不已,久病必虛,致使肺氣耗散,累及脾腎,而見肺虛失宣、脾虛失運、腎虛失納之證。因此,在緩解期以正虛為主,當扶正以固其本。

肺虛者,因衛外之陽不能充實腠理,外邪易侵,每因氣候驟變而誘發,平時怕冷自開、氣短,往往在哮喘發作之前出現噴嚏、鼻塞流涕等證。治以補肺固衛,方用玉屏風散益氣固表,酌加五味子以收斂肺氣。

脾虛者形體消瘦,或虛胖肌肉鬆軟,食少怠、精神不佳、大便不實,每易出現便溏腹瀉,常因飲食失宜而誘發,治以健脾化痰,常用六君子湯既可健脾益氣,又可降氣化痰,再加炒萊菔子以降逆化痰,消食運牌之用。

腎虛者下肢不溫,腳軟無力,動則心悸氣短、或伴有雞胸、遺尿等證。治以補腎攝納,可用補腎地黃丸參蛤散加紫河車之屬。

小兒哮喘,根據臨床所見,病有新久,證有寒熱虛實。一般在急性發作時,多為正虛邪實,以實證為主,故治療時應遵從“發時治標"的原則,當辨其喘熱孰輕孰重,總以祛邪為治,投以宣肺豁痰,降逆平喘之劑,控制發作,緩解症情,在緩解時,多為邪去正氣益虛,以腦證為主,旨在“平時治本",辨清肺、脾、腎虛之不同,採取扶正固本之劑,或以補肺,或健脾、或補腎而用之。同時,更要注意加強調護適寒溫,節飲食,去除病因,預防感冒則哮喘之證,不難根治。

6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雙側股骨頭壞死2期  本以為沒希望康復 結果不動手術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