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心因性失眠,是指明顯的個人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睡眠質和量兩者的變化,從而出現的入睡困難,淺睡多夢,易醒早醒,甚至徹夜不眠的情況。心因性失眠持續的時間一般比較短,只要及早進行干預,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很快就可以得到緩解;否則長期下去,或可發展為慢性失眠、頑固性失眠,此時

1、怕失眠心理

很多失眠患者都存在“失眠期特性焦慮”,總是夜晚一躺在床上就擔心睡不著,或者是想方設法去讓自己快點入睡,結果卻適得其反。其實,人們大腦皮層的高階神經包括興奮和抑制兩個活動過程。大腦皮層的這兩個活動過程相互協調,交替出現,從而形成人們周而復始、迴圈往復的睡眠節律。“害怕失眠,迫切想入睡”的心理負擔,本身就是大腦細胞的興奮過程,所以,越怕失眠,越想入睡,結果大腦細胞就變得越興奮,人們就更難以入睡。

2、夢有害心理

不少自稱失眠的患者認為做夢是睡眠不佳的一種表現,故不能正確地看待夢,覺得夢對人體有害,

甚至一些人還誤以為多夢便是失眠。這些錯誤的觀念往往使人產生焦慮感,擔心熟睡以後就會再做夢,這種“警戒”心理無疑會對睡眠品質帶來不良影響。

3、自責心理

有些人由於某次過失犯錯後,感到自責內疚,在大腦裡重演此前事件,並對自己當初沒有妥善處理深感懊悔,到了夜晚就在自責、懊悔的幻想及興奮中徘徊,久久無法入眠。

4、期待心理

期待某人出現或為某事而擔心睡過頭,因而經常出現早醒。比如由於害怕上班遲到,故睡得不踏實,常常只睡上1~2小時,就被驚醒,久而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人在職稱評定、職位晉升、分房結果等快要公佈前夜處於期待的興奮狀態,造成難以入睡。

5、手足無措心理

受到突發事件的刺激後,自己不能夠做出正確及時的反應,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於晚上睡覺時也左思右想,瞻前顧後,始終處於舉旗不定、進退維谷的焦急興奮狀態,影響了睡眠品質。

6、童年創傷心理

由於童年時受到恐嚇、重罰、父母喪失等創傷而感到害怕,導致出現夜晚怕黑不能入睡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好轉,但跨入成年期後,凡是受到類似兒童時期的某種刺激,被壓抑在潛意識的創傷性心理反應就會再現,重新出現以往的失眠現象。

心因性失眠在生活中特別常見,尤其是經常心理壓力大,情緒積累比較多的人,更容易被這個症狀所困擾,如果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調理,就會給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輕者工作學習效率低下,重者誘發各種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危害生命安全,所以失眠要好好調理。

失眠不花錢也能治,每天多吃一口它,入睡快不起夜,安睡到天明

多吃清淡而又助眠的食物,可以幫助失眠的人快速進入睡眠狀態,特別是富含多糖類物質的芝寧多糖,該物質成分腺苷可以鎮定中樞神經系統,提高睡眠品質,改善睡眠狀態,緩解體虛乏力,避免乳酸和自由基堆積,使失眠的人每晚都能安睡到天亮可以提高睡眠品質,改善睡眠狀態,使失眠的人每晚安睡到天明。

現代醫學認為,夜晚的睏倦程度與食物蛋白質中色氨酸的含量有關。色氨酸能促進大腦神經細胞分泌出一種血清素——5-羥色胺,它能使大腦的思維活動受到暫時抑制,從而產生睏倦思睡的感覺;而銅參與神經系統的調節,體內缺銅會導致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失調,造成失眠。因此,多食一些含銅的食品,如蝦、蟹等,也有利於睡眠。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養肝必備的5種食物,若要科學護肝,還需避免4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