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脘穴為任脈穴位,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即臍與胸劍聯合連線的中點處。因位於胃脘部,上、下脘之間而得名,又名胃脘、太倉、中管、上紀。

中脘穴定位

中脘穴為胃之募穴,六腑皆稟於胃,故為腑之會穴,可治一切腑病,尤以疏利中焦氣機,治脾胃疾患為先。

現代研究也發現針刺中脘對胃腸功能有調整作用,艾灸中脘穴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由於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手太陰脈“還循胃口”,足陽明脈“下膈屬胃絡脾”,手太陽脈“抵胃屬小腸”,足太陰脈“屬脾絡胃”,該穴又為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與任脈之交會穴,故胃與脾、肺、心、大小腸等關係密切,相互影響。

中脘穴定位

臨床上常用該穴治療脾胃病症,如胃痛、腹脹、嘔吐、吐血、腸鳴、洩瀉、納呆、吞酸、呃逆、食積不化、疳疾等;肝膽病症如黃疸、呃逆、吞酸等;神志病症如癲狂、產後血暈、暈厥、失眠、髒躁、屍厥等;另可應用於治療虛勞、哮喘、驚悸、水腫等。

中脘穴還具有美容、延緩衰老的保健作用。我們常取中脘穴治療眼袋及瞼腫,這是因為足陽明胃經起始於眼睛下方的承泣穴,故經常按摩中脘穴可促進人體氣血化生,臉色紅潤,延緩衰老。

指導專家

職稱/學歷: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任職單位: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文獻資訊研究所副所長

湖南省高血壓與卒中專業管理委員會副會長

國家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負責人

3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胃切除手術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看這篇文章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