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高血壓有什麼危害?

大家好,我是致力於讓沒有醫學背景的小夥伴能聽懂醫生在說啥的心內科博士 Leslie Pan。

在某乎看到了這個問題,沒有什麼人回答,我想了想覺得是個不錯的選題。今天就來和大家談談高血壓的危害,希望讓這個心內科最常見的病也能得到大家的重視,並且瞭解它的危險因素有哪些,讓認知成為改變的第一步,從而真正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沒有高血壓的能避免得上,有高血壓的能少吃點藥。

至於藥物治療,還是交給你的醫生吧。

前言

先來組資料。

國家衛健委 2019 年 8 月釋出的「中國高血壓防治現狀藍皮書 2018 」資料顯示,2012—2015 年我國 18 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粗率為 27.9%。這個患病粗率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調查的這段時間,成年人中每 100 個人裡就有接近 28 個人初次診斷髮現得了高血壓。

根據這個資料,統計模型估算,到 2019 年我國成年中高血壓患者達到 3.58億人

已經得了高血壓的成年人中,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為 51.5%、46.1% 和 16.9%,就是說患病人群中只有一半人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壓,不到一半的人在接受治療,而只有 1/6 的人血壓控制得不錯。放到 3.58 億人的規模下,就是說有接近 3 億人要麼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壓,要麼沒有去治,要麼控制得不好。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徵的進行性心血管綜合徵。在數值上的標準我相信大家都有數,就是 140/90 mmHg,專業的診斷標準是: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一日 3 次測量診室血壓,收縮壓 ≥ 140 mmHg 和/或舒張壓 ≥ 90 mmHg 可診斷為高血壓。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在家自測的時候怎麼知道自己血壓高不高呢?「中國高血壓健康管理規範」建議,家庭自測連續監測 5-7 天,平均血壓 ≥135/85 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具體操作上可注意:

推薦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電子的就可以。時間上建議早晨起床後 1 小時內,或晚上睡前。早晨測量的話,要在吃早飯和降壓藥物前、排尿後,測量坐位血壓。測量血壓時,至少測量 2 次,間隔 1-2 分鐘,若差別 ≤5 mmHg,則取 2 次測量的平均值;若差別 >5 mmHg,應再次測量,取後 2 次測量的平均值。初診高血壓或以前發現血壓高正在調整降壓藥物期間,建議連續自測家庭血壓 7 天。如平時血壓控制平穩,建議每週自測血壓 1-2 天,也沒有必要天天測,徒增焦慮。高血壓有什麼危害

高血壓到底會有什麼危害呢?在細說危害之前先簡單講一下引起危害的原理。

當血壓升高時,血管內的流速會增快,相當於水管壓力高了,水管裡內液體的流速也更快,這會帶來很多後果:

血管壁被沖刷受損,影響血管通透性,血管裡的東西容易滲漏到管壁,例如血脂易在血管下沉積,形成斑塊。原本彈性良好的血管在斑塊逐漸蓄積後漸漸失去彈性,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

長了斑塊的後果之一就是在血管漸漸縮窄、堵塞,引起不同程度的缺血癥狀,需要透過內科植入支架、取栓或者外科進行內膜剝脫或搭橋來進行治療。

如果壓力太高,血管本身結構有些問題的話,高壓血流會把管道衝破,如果破一半,就會形成夾層,比如主動脈夾層、壁內血腫、動脈瘤;如果完全衝破,就是出血,例如腦溢血。這些都很要命了。

由於全身所有器官都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才能正常工作,很多器官都會受到高血壓的影響,那些血流量大、血供豐富的器官首當其衝,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心臟、大腦、眼底和腎臟。

心臟與大血管心力衰竭

由於血管裡的壓力高了,心臟這個發動機就需要用更大的馬力來把血泵出去,那麼心臟的馬力是哪裡來的?是一個一個心肌細胞收縮產生的,血壓越高、高血壓年頭越久,這些心肌細胞就越要拼命收縮。注意了,這些細胞可不是 996 地工作,是 24/7!心肌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工作,最後就會心肌細胞勞損體積增大,工作效率降低,導致心臟變得肥厚,泵血能力反而一天天下降,發展到最後就是心力衰竭。

有的患者反映高血壓了 30 年,也沒好好控制,後來漸漸血壓自己不高了,他還挺高興,覺得不用吃藥了,其實,是心臟再也沒有力氣泵血了,這是心衰的前兆。

冠心病

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前面也說到了血液沖刷血管壁,導致管壁破破爛爛,原本不應該漏下去的東西漏下去了,血脂積聚逐漸長成斑塊。斑塊一天天長大,堵塞了血管,如果堵的是心臟自己的供血血管——冠狀動脈的話,就叫冠心病。

一開始堵得不厲害的時候人可能沒什麼感覺,但是血壓越高,心肌細胞工作得越辛苦,對於供血供氧的需要就越大,這時候偏偏冠脈堵了,心臟缺少血供氧氣不足、喘不過氣來了,就出現了胸痛胸悶的症狀。這也是為什麼高血壓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最為嚴重的冠心病就是血管一下子完全堵死了,導致堵塞部位以下的血管供應部分的心肌細胞缺血壞死,即急性心肌梗死。這是心內科最要命的病,也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見的病因

這裡多嘮叨兩句,急性心肌梗死在發病早期是可以透過介入治療急診手術植入支架來開通血管的,越早手術越能儲存心臟的功能,現在心內科比較強的大型三甲醫院一般都有綠色通道,心梗發病 12 小時內的患者可以走綠色通道從急診直接到導管室做手術,可在進入急診後 1.5-2 小時內完成血管開通,能非常大程度地挽救生命,避免心衰。對心梗病人來說,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過了時間窗,心肌細胞的壞死無法逆轉,到時再開通血管能挽救的心肌也十分有限。

有機會的話我會再單獨講講冠心病。

來源:https://sites.psu.edu/。圖中圓圈部分:左冠狀動脈的分支血管管腔堵塞;箭頭部分:前壁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肌細胞的收縮是有秩序的,上下游的心肌需要協調有序地跳動,如果長期血壓過高,這些細胞也會過勞,有的跳完了恢復的很慢,有的卻一言不合自己就跳了起來,後果就是心臟亂跳,即心律失常。高血壓的病人有至少 20% 會發生室性心律失常,發展到最嚴重的程度就可能會發生室速、室顫!要用電除顫才能救回來!但即使在一線城市,我國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 (AED) 裝置的配置率也是非常低的,因此如果在院外發生了室速室顫,後果往往令人遺憾。

主動脈夾層

心內科急診三大最要命疾病之一——主動脈夾層,有 70%-80% 是由高血壓引起的。主動脈是從心臟出來的唯一大動脈,負責把所有的血運出來,透過各個分支血管送到全身。左心室射血對主動脈壁的衝擊力以升主動脈的近心端與主動脈峽部為最大,一旦衝出了破口,血液從內膜裂口不斷進入主動脈夾層,形成血腫。高血壓帶來的衝擊(主要與脈壓陡度及血壓幅度有關)還會使夾層蔓延擴大惡化,可促使夾層繼續撕裂,血腫不斷擴大,由於完整的血管被從中撕開,血管壁之間的容量有限,一旦超過血管彈性的極限,就可能發展到夾層破裂。一旦主動脈夾層破裂,全身 5 升血液一下湧出灌入胸腔,這時就是大羅金仙也很難把人救回來了。

腦卒中

說的這麼文縐縐,其實卒中就是中風。大家對於這個病的常識性理解基本就是突然嘴歪眼斜、說不出話、半邊身子不能動了,搞不好會癱瘓。這些都對,但卒中(中風)其實是好幾個病的統稱。醫學上,卒中一般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先來組資料。

根據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報告,2017年我國約有 196 萬人死於腦卒中,腦卒中是農村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據推算,至 2016 年 40 歲以上居民腦卒中現患人數達到了 1242 萬!

腦卒中與 10 項可糾正的危險因素密切相關,而高血壓正是其中之一。並且在高血壓病人中,降壓治療可以減少 30%-40% 高危人群的卒中風險。

如果有突發頭痛、嘔吐、意識狀態下降、肢體運動障礙、失語、昏迷等表現時,高度懷疑卒中。

注:下文加粗部分提供一個早期識別中風的簡單方法,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如有發病儘早識別,提高救治成功率。

缺血性腦卒中

日常生活中,大家提到卒中的時候多半還是指缺血性的,即腦梗。腦梗通常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血栓和/或脂肪沉積阻塞腦部動脈而導致的。講危害原理的時候我們也說到了,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高壓血流損傷血管內壁,導致血脂沉積到血管壁內,這個過程發生在全身所有的血管中,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是冠心病,發生在腦動脈,斑塊引起了區域性血栓形成,把某支主要的腦動脈堵塞了就引起血栓性腦梗塞。如果只是微小動脈遠端堵了,反映在 CT 上就是腔隙性腦梗,很可能不引起明顯症狀。

典型腦梗的症狀常常突然發生,患者可能會出現身體一側的肌無力、癱瘓、感覺異常或麻木、言語障礙、思維混亂、視物障礙、頭暈、失去平衡或不協調。

由於普通人對這種疾病的認識不夠,腦梗的早期識別率不高,院前救治晚,導致其致殘致死率較高。血栓性梗塞可以透過靜脈溶栓或者介入取栓治療,治療及時、病變範圍不是特別廣的話有可能完全不留後遺症。但這兩種治療都是有時間窗的,一旦超過時間窗了操作風險會遠遠大於獲益,只能保守支援治療,療效也天差地別。因此,院外早期識別至關重要,和心梗時一樣,時間就是生命。下次可以專門和大家聊一聊腦卒中的預防和早期識別。

高血壓性腦出血

腦出血大概每年 10 萬人中就有 12-15 個人發病,佔腦卒中的 18.8%-47.6%,並且發病很兇險,發病 30 天的病死率高達 35%-52%,並且只有 1/5 的患者能在半年以後恢復自理能力。

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定義要求 3 點,首先要有明確高血壓病史,其次是有突然發生腦實質出血,第三是要排除外傷、血管結構異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血液性疾病、系統性疾病及腫瘤性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腦出血。

腦出血的嚴重程度與出血量有關。由於我們的頭顱和大腦是個非常封閉的結構,只有枕骨大孔一個進出口,因此出血帶來顱內壓力的升高是非常致命的,如果出血不停、血腫擴大,進一步會加劇腦水腫、升高顱內壓,最終由於壓力過高引發腦疝。腦疝的意思就是顱骨內壓力高到要把較軟的腦組織從枕骨大孔擠出去,而最下方是腦幹,負責最基本的呼吸、心跳的生命中樞,一旦腦組織被擠壓到枕骨大孔,腦幹被擠壓,呼吸心跳立刻受到抑制,可能直接導致死亡!

血壓越高,出血越快,這種常識大家應該都能理解,因此高血壓與腦出血的發生、發生後血腫擴大、水腫加重和死亡都密切相關。

高血壓腦病

高血壓腦病和腦出血是不同的概念,是指血壓快速和顯著升高,並伴有以下一種或多種症狀:癲癇發作、嗜睡、昏迷和皮質盲(由血管痙攣性損害或毒素引起的雙眼視覺完全喪失,瞳孔光反射正常,眼底正常)。

這個疾病的影像學表現不同於腦梗和腦出血,聽起來也過於專業了。寫出來呢是希望大家對這個病有個印象,知道除了腦梗和腦出血外,高血壓還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搞壞人們的大腦,引起神經系統的症狀,引發癲癇、意識障礙、失明。每一個症狀都非常影響生活。

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

高血壓會造成眼底視網膜小動脈硬化,損傷眼底動脈、視網膜、視神經,視網膜出血和滲出、視網膜中央動脈或靜脈阻塞、視乳頭水腫萎縮、黃斑變性等,導致視力下降,嚴重者失明。

主要透過眼底鏡檢查進行評估,下圖是典型的高血壓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損害眼底鏡圖片。

長期高血壓的病人建議隔幾年去眼科做個眼底檢查,還能側面提示一下自己的高血壓有沒有可能也引起腦血管和腎臟的損害。

高血壓性腎病

高血壓對腎臟的損害是個長期慢性的過程。由於腎臟是全身的過濾系統,每天需要替身體過濾掉很多不需要的東西,血流量非常大,因此受血壓影響比較大,並且反過來腎功能不好的時候也會影響到血壓。主要負責幹活的兩個微結構,一個叫腎小球,一個叫腎小管,可以認為一個是過濾器,一個是轉接頭,過濾出來的液體進入腎盂,連著輸尿管,這就相當於排水管。

高血壓主要影響腎小球,腎小球內壓力高了自己就會受損,影響腎臟的濾過功能,反映到體檢指標上,就是蛋白尿。因為蛋白質是個好東西,還是個大分子,體積比較大,腎小球在過濾的時候蛋白質一般過不去,就不會被釋放到尿中排走。腎小球受損了就相當於這個過濾網變得破破爛爛的了,於是蛋白也就漏了下去,進入尿液中被檢測出來就是尿蛋白+。此外高血壓還會影響腎微小動脈,導致微小動脈硬化,造成腎臟本身缺少血液供應,導致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這些損害如果不加以干預,最終將引起腎衰竭,即大家俗稱的尿毒症。

如何預防高血壓

根據前面提到的資料來看,高血壓可以說是目前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了,我們身邊幾乎每4個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壓患者。即使我們自己沒有高血壓,也一定有個得高血壓的親戚。

對現在還算健康的年輕人來說,哪些因素會增加得高血壓的機率呢?

對那些我們關心的、已經得了高血壓的親朋來說,哪些因素會增加高血壓的危險性呢?

答:目前得到公認的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遺傳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血脂異常、超重與肥胖、空氣汙染等。

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血壓的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下面我來為大家逐一解答。

年齡自不用多說。

遺傳

遺傳因素要分為兩類,一種是由於某些特定基因罕見突變引起的高血壓,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發病,危害更大,但較為罕見。另一大類並非單個基因遺傳決定,而是基於基因多型性的遺傳因素,可以理解為高血壓家族史帶來易患高血壓的傾向性,目前有研究指出父母一方或雙方有高血壓的個體中,高血壓發病率大約是平均水平的 2 倍。

因此,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小夥伴們請務必注意下面提到的生活方式的影響,畢竟,比起不能選擇的遺傳基因(出廠設定)和無法逆轉的年齡(經驗條),我們手中握著的手柄尚可操控自己生活方式。

高鈉與不合理的膳食結構

高鈉攝入是公認的、證據最強的高血壓危險因素。主要的原理可以解釋為身體對於平衡滲透壓的需求進行了一系列調節,當攝入鈉鹽過多,體液滲透壓升高,刺激很多系統,引起口渴,喝水增多,同時上文提到的腎小管還會增加水的重吸收,減少尿液,雙管齊下把滲透壓降下來。喝多排少,整個身體的體液量就更多,在血管裡迴圈的體液多了,血管壁受到的壓力自然就大了。

我們美食大國的烹飪之法,鹽乃五味之首,2012 年的資料提示我國成人居民的平均每日鹽攝入量是 10.5g,而WHO推薦的量僅有 5.6g。這裡還得提醒某些口味比較重的小夥伴,每日鈉攝入量增加 2 g (相當於食鹽 4.9g), 收縮壓會升高 2mmHg,舒張壓會升高 1.2 mmHg。亞洲人多數還是鹽敏感型的高血壓,也就是說血壓的波動對鹽吃得多少非常敏感。除了做菜的時候撒進去的食用鹽之外,還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那些意想不到的鈉攝入,比如超市買的火腿、飲料中,其實都可能會出於調味需要加入不少鈉鹽。

除了高鈉,還有低鉀,飲食中的鉀攝入量低,患高血壓以及中風,慢性腎臟病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鉀在膳食中主要來源於新鮮的水果蔬菜,與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死亡數量有關的歸因比例中,影響最大的是高鈉攝入(佔 17.3%),其次就是低水果攝入(<300.0 g/d)。有研究表明,與每天水果攝入量高於 320g 的人群相比,攝入量低於 120g 的人群缺血性心臟病發生風險上升 21%。

與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死亡數量有關的歸因比例中,除高鈉和低水果之外,低水產品 ω-3 脂肪酸攝入(<250.0 mg/d),低堅果攝入(<250.0 mg/d),低全穀物攝入(<125.0 g/d)和低蔬菜攝入(<400.0 g/d)均有一席之地。

因此,WHO 推薦的飲食是:以富含蔬菜、水果、 粗雜糧(全穀物食品)、豆類及其製品、奶類、禽類、 魚類、瘦肉和堅果為主要食物來源,具有低鹽、低飽和脂肪酸、高B族維生素、高礦物質、高膳食纖維的特徵。有興趣的可以搜尋一下全球高血壓指南推薦的 DASH 膳食。

順便編個順口溜:

蔬菜水果各一斤,堅果穀物來一點。

瘦肉魚禽加蛋奶,膳食纖維配蛋白。

少吃外賣少花錢,自己做菜少撒鹽。

過量飲酒

醫學上過量飲酒的定義是:日均酒精攝入量男性 ≥25g(相當於 53° 白酒 60 mL),女性 ≥15 g(53° 36ml),有害飲酒的資料是 61g 和 41g。真正嗜酒、每天都喝的人隨隨便便就可以達到這個標準了。

如果男性每日飲酒攝入酒精量超過40g(53° 白酒 90 mL),女性超過 20g,他們患高血壓的風險是不喝酒的人的 1.5-2 倍。

好多人有個誤區,認為少喝點有助於血管健康,但其實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長期少量飲酒有降低冠心病或腦卒中風險的作用,反而限制飲酒和血壓下降顯著相關。並且對於甘油三酯高的人來說,即使少量飲酒,也會進一步升高甘油三酯。

因此,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推薦減少每日酒精攝入量,男性<20g,女性 <15g,我都幫你們換算好了:

8° 的啤酒要少於:317ml(男)、238ml(女)。12° 的葡萄酒要少於:211ml(男)、158ml(女)。53 ° 的白酒要少於:48ml(男)、36ml(女)。

醬香型科技也一樣,嘻嘻。

缺乏鍛鍊

心臟病發病風險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以每天身體活動 15min 者為基線, 身體活動增加至 1 h/d 者和 3 h/d 者, 心血管病死亡相對危險度分別下降 25%和 30%。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缺乏鍛鍊呢?

WHO 推薦的身體活動達標標準是:每週中等強度鍛鍊 150 min 或高強度鍛鍊 75 min

那麼,鍛鍊到什麼程度屬於中等強度、什麼程度屬於高等強度呢?

強度指身體活動的做功速率或進行某項活動或鍛鍊時所用力量的大小。可以認為是“完成活動的用力程度”。不同型別身體活動的強度因人而異。身體活動的強度取決於個人以往的鍛鍊情況及其相對健康程度。因此,以下例項僅作為指導,應因人而異。

中等強度鍛鍊需要中等程度的努力並可明顯加快心律,舉例的話包括:快走、跳舞、家務、與孩子一起參與遊戲和體育運動、遛貓遛狗、一般的建築工匠工作(例如,鋪瓦、葺茅草屋頂、刷油漆)、搬運中等重量的物品。高強度身體活動是指需要大量努力並造成呼吸急促和心律顯著加快。包括:跑步、快速上坡行走/爬山、快速騎腳踏車、有氧運動、快速游泳、體育運動和遊戲(例如,足球、排球、籃球等)、用力挖溝、搬運沉重物品(>20 公斤)等。吸菸

根據 2018 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 ≥ 15 歲居民現在吸菸率為 26.6%, 平均吸菸量為 16.0 支 /d。45~64 歲年齡組現在吸菸率最高, 達 30.2%。

對吸菸會引起具體疾病的知曉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肺癌(82.8%)、心臟病(50.8%)、腦卒中(41.4%)和陽痿 (26.0%,是的,菸民中只有 1/4 的人知道,吸菸還會引起陽痿哦)。

不想得肺癌、心臟病、腦卒中,也不想年紀輕輕就要靠藍色小藥丸的,趕緊戒菸!

精神壓力與焦慮

精神壓力可引起顯著的一過性血壓升高,其發生率佔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 70%,嚴重焦慮是高血壓形成的一項前瞻性強預測因子。長期的壓力與晚年的高血壓有關。雖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慢性壓力對血壓的影響,但現有隨機臨床試驗表明冥想可以降低血壓。正念或冥想對於精力、專注力的正面作用廣為人知,如果既能減輕精神壓力,緩解焦慮,又能降低血壓,還是非常值得一試的。

睡眠障礙

睡眠如何影響到血壓呢?每週至少 3 天出現入睡困難或睡眠維持困難、早醒、白天睏倦等失眠症狀會增加 7%-13% 的心血管病風險。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能引起高血壓,是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之一。

睡覺打呼的人注意,如果出現睡覺打鼾特別嚴重伴隨呼吸暫停,白天特別困,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易怒、焦慮等症狀,需要懷疑這個哦。確診的話需要去呼吸科,做一個多導睡眠監測。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之外,還有以下幾點。

BMI 是身高別體重的簡便指數,定義為$$BMI=體重/身高^2(單位:體重 kg,身高 m),理想的 BMI 範圍是 18.5~23.9。

目前 WHO 對於成年人超重的定義為 BMI ≥ 25,肥胖為 BMI ≥ 30。隨著BMI增加,超重者和肥胖者患高血壓的可能性,分別是體重正常者的 1.16 和 1.28 倍。

還有一個指標大家可以自檢一下,就是腰圍,腹型肥胖的定義為:男性腰圍 ≥90 cm, 女性腰圍 ≥85 cm。如果男性腰圍 ≥ 85 cm,女性腰圍 ≥ 80 cm,患高血壓的機率是腰圍正常者的 2.3 倍。腹型肥胖也是糖尿病、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因為腹型肥胖代表了內臟脂肪多,脂肪堆積在胸腔、腹腔內的心臟、肝、胃腸外的網膜附近,影響臟器功能。這比全身都胖還要危險,BMI 只有輕度升高而腰圍較大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明顯增加!

反過來,保持正常的 BMI 可預防 5.8% 的主要冠心病事件、 4.5% 的腦梗, 預防 34.4% 的 2 型糖尿病哦。

不是所有的超重與肥胖都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但是,控制合理的體重確實是美好生活的努力方向哦。男士們不要認為減肥是女生的任務,算一算你們的 BMI,量一量腰圍,也許會發現小丑竟是我自己!

順便說一下腰圍的正確測量方法:直立,兩腳分開 30−40cm,用一根沒有彈性、最小刻度為 1mm的軟尺放在腰部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圍繞腹部一週,緊貼而不壓迫面板,在正常呼氣末測量腰圍的長度,讀數準確至 1mm。

高血脂

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可預測冠心病發病危險,LDL-C 升高是我國 2017 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三大危險因素,僅次於高血壓和高鈉飲食。

因此建議做定期體檢要包含血脂分析這一項。一般透過大生化檢查中的血脂分析來評估血脂水平,通常看最主要的 3 個指標: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如果發現血脂高的話,建議門診看看醫生哦。

除了體檢之外,給大家提供一張食物膽固醇含量表,裡面是每 100g 該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火鍋的時候豬腦什麼的少吃點哦。

空氣汙染

基於我國 272 個城市 2013~2015 年大氣汙染和死因逐日資料開展的系列研究發現,PM2.5 、O3 、 SO2 、NO2 每升高 10 μg/m 3 及 CO 每升高 1 mg/m3 ,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分別增加 0.27%、0.27%、0.7%、 0.9% 和 1.12%。也有研究發現空氣汙染對高血壓存在長期的負面影響。因此,秋冬的時候關注一下天氣 app 裡的空氣質量,如果是中重度汙染的話建議戴上過濾 pm2.5的口罩哦。

總結

最後用自制的圖表來總結一下,高血壓有哪些危害,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沒有高血壓的避免患上,有高血壓的輔助降壓。

6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權威研究:癌細胞就像吸血鬼,但現在,我們發現它有多種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