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粥有兩個缺點:一是營養單一有限,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粥裡相當欠缺。鐵、鈣、鋅等礦物質和維生素C、E等維生素,粥裡也幾乎沒有;二是升糖指數高。對於糖尿病人來說,“血糖飆升”可能引發致命後果。對於非糖尿病人,血糖的劇烈波動會增加胰島素抗性,時間長了也不利於健康。2對急需營養的恢復期病人來說,因為食慾受限、難以消化等關係,喝粥是一種不得已為之的替代方案,並不值得提倡。因為病人和老人們是“不想吃其他食物”,不是“身體不需要其他食物”,更不能因此就說“粥有營養”“粥能養胃”。3用雜糧煮粥,並加入一些豆類、蔬菜、肉類等;或者在喝粥的同時,吃夠其他的肉和菜,既能保證營養均衡,又能避免血糖波動,還能喝到舒心爽口的粥,不妨試一試。
查證者:雲無心 | 食品工程博士
在中國,“喝粥養胃”可以稱得上代代相傳的傳統。“喝點粥”,還是照料病人時最常用的飲食方式。
但前不久,在一次與網友的互動交流中,上海華山醫院的張文巨集主任旗幟鮮明地表示:“如果你不夠重,就呆在家,把口罩戴好,不要傳給周圍的人。在家不是喝粥,主要是多喝牛奶,多吃雞蛋。”
這個說法,和很多人的“常識”並不相符。所以,真相是怎樣的呢?粥是一種什麼樣的食物?生病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喝粥呢?
粥的營養價值單一、有限
喝粥無法滿足人的營養需求,更不要提急需營養的病人了。粥是以大米、小米等澱粉類食材為主料,加入大量水,經過長時間燉煮得到的食物。有些粥還會加入豆類、蔬菜或肉類海鮮等其他食材。 食物的營養成分由食材決定,烹飪方式並不會增加、也不會產生新的營養物質。倒是一些不夠穩定的營養成分,會在烹飪過程中有所損失,損失的程度跟具體的烹飪方式有關。所以,粥有什麼樣的營養,完全取決於煮的什麼食材。
不管是大米、小米還是玉米麵,都主要是澱粉和少量不那麼優質的蛋白質(因為含有的氨基酸成分和人體所需並不那麼一致)。如果是糙米、小米或者玉米煮的粥,會含有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但遠遠談不上多豐富。如果是精製大米煮的粥,那維生素和礦物質就更少了。
可以看到,我們所需要的蛋白質,粥裡相當欠缺。鐵、鈣、鋅等礦物質和維生素C、E等維生素,粥裡也幾乎沒有。可以說,喝粥完全滿足不了營養需求,更不要提急需營養的恢復期的病人了。
“粥有營養”是種錯誤的認知
很多人在生病的時候確實喜歡喝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在生病的時候,味覺和嗅覺可能會變遲鈍,從而失去食慾,不想吃什麼東西;二是人在身體虛弱的時候,咀嚼都會成為負擔,而粥可以很輕鬆地吃下去;三是生病的時候,消化系統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而粥很容易消化吸收。
除了病人,上了年紀、身體比較虛弱的老人,可能也有上面的情況。也就是說,病人和老人們是“不想吃其他食物”,並不是“身體不需要其他食物”,更不能因此就說“粥有營養”“粥能養胃”。
粥的升糖指數很高,不利於控制血糖
粥還有個特點——其中的澱粉充分地變性、糊化,非常容易被消化。澱粉類食物都會升高血糖。而因為烹飪方式的關係,在煮粥的過程中,澱粉分子充分吸水、展開,進入消化道之後很容易地去消化酶充分混合,快速水解,然後迅速地被吸收進入血液。所以,粥的升糖指數很高。對於糖尿病人來說,“血糖飆升”可能引發致命後果。對於非糖尿病人,血糖的劇烈波動會增加胰島素抗性,時間長了也不利於健康。
基於這一點,粥除了“感覺上喝了舒服”,對健康其實並沒有什麼好處。
健康喝粥,要注意 2 點
簡而言之,“生病了別喝粥”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粥的營養價值有限,尤其是在身體欠缺優質蛋白的時候;二是升糖指數高。但是,生病時,確實會感覺喝粥更加舒適。如果有針對性地解決粥的兩點缺陷,也還是可以“健康喝粥”的。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兩點:一方面,要解決營養均衡的問題。一般的粥缺乏優質蛋白和植物中的維生素,可以控制喝粥的量,“留一些肚子”去吃肉、蛋、奶和蔬菜。或者,把肉、蛋以及蔬菜加入到粥中一起煮。另一方面,避免升糖過快。可以用粗糧代替精米,在粥里加入雜豆以及肉類,可以增加纖維和蛋白,減少澱粉,也就有助於控制食用後的血糖波動。
總之,吃東西,就是圖一個健康、圖一個舒心。喝粥本身沒什麼是非對錯之分,但一定要注意營養均衡和血糖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