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前段時間有人留言說“前幾天拔完火罐後,拔罐的面板呈紫黑色,大夫說我體寒,嚴重的話會引起一系列疾病。我平時飲食、保暖措施都做得不錯,怎麼會體寒呢?”

要回答她的問題,我們要先明白一點,“寒”從哪裡來呢?

中醫裡的寒有兩種,一種是當氣候異常變化或者人體自身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感受了六淫之邪的寒邪,這種寒氣由於是從外界侵襲人體,被稱為“外寒”。還有一種寒是內寒,和“外寒”不同的是,“內寒”是寒氣從內而生,是因為人體陽氣不足,溫煦功能減退導致的一種虛寒的病理狀態,以虛為主。所以我們回答下開頭的問題,平時飲食,保暖措施都做的不錯,卻出現了寒,這個很可能就是內寒。內寒就是我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學習的內生“五邪“病機。

寒從中生,又名“內寒”。內寒是機體陽氣虛衰,溫煦氣化功能減退,虛寒內生,或陰邪瀰漫的病理變化。簡單來講就是陽氣虛損、虛寒內生,表現為溫煦功能、氣化功能失調、低下。

寒從中生,“中”是指人體內部的意思。人作為一種恆溫動物,需要產熱系統和散熱系統來維持體溫的恆定,當產熱不足時,人體各臟器得到的能量供應就會相應地減少,從而導致各組織器官的功能衰退,這時人體就會出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關節冷痛、筋脈拘攣、胃脘冷痛等具有寒冷特性的症狀。

內寒的病理表現與變化

一、內寒的病理表現

一般把內寒的病理表現概括為冷、白、稀、潤、靜幾個方面。

冷:畏寒、肢冷,為最基本特徵。

白:面、舌色白。

稀:分泌物和排洩物質地清稀,如痰液稀白,大便稀薄。

潤:舌潤、口不渴。

靜:精神狀態安靜、喜臥。

冷,即畏寒肢冷,這是寒從中生最基本的表現,是患者自覺怕冷,比如夏季也需穿著秋褲,冬天穿兩個羽絨服也會覺得冷,肢體常冰涼難暖。白即面色蒼白,或為皖白,因為陽氣虛失於溫煦。稀指分泌物和排洩物質地清稀。患者的痰是清稀的,大便下利清谷。潤指舌不幹,津較多,舌潤口不渴,或者患者覺口渴但欲溫飲,這是由於陽氣虛,輸布津液障礙而出現口渴。因為陽虛鼓動無力,臟腑功能低下,患者表現以安靜為主,倦怠嗜臥。

二、內寒的病理表現

1、溫煦失職,陽虛陰盛則寒

陽氣的溫煦失職。陽虛則陰盛,機體陽氣不足,陰寒內盛,失於溫煦機體的作用,使臟腑組織表現為病理性機能減退。內寒可以表現為陽虛則寒,是虛寒,也可以表現為陰盛則寒的實寒,但是內寒必定是以陽虛則寒最為多見。

2、氣化失司,津液代謝障礙而形成水溼痰飲

氣化失司是指由於人體臟腑陽氣不足導致水液代謝失司而表現為水溼痰飲停聚。就內寒而言,這兩種病理機制,可以同時存在,也可以單獨存在。同時存在,既有寒的明顯的特徵,表現溫煦失職的特徵,也有水溼代謝失常的特徵。單獨存在,僅僅溫煦失職,就是人體的陽氣不足,五臟陽氣不足。而氣化失司突出表現為水液代謝失調,兩者有一個就可以定它為內寒。溫煦失職多表現為消化,運化的功能失司,特別是運化水谷的功能失調。而氣化失司多表現為水液代謝失調。

內寒與臟腑的關係

內寒與五臟均有密切關係,五臟的功能失調均可產生內寒。但在五臟系統中,與內寒關係密切的有心、肺、脾、腎,尤其是脾、腎。脾、腎兩者在內寒的發生過程中,腎的作用又是最重要的。因此《內經》病機十九條裡面講,“諸寒收引,皆屬於腎”,就是在強調寒與腎的直接關係。

為什麼內寒主要責之於脾、腎呢?而且尤其強調腎的作用呢?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陽能達於肌肉四肢;腎陽為人身陽氣之根,能溫煦全身臟腑組織。故脾腎陽氣虛衰,則溫煦失職,最易表現虛寒之象。

為什麼腎最關鍵呢?生命原物質(元陰與元陽)之間的互相作用,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原動力所在,其中,元陽對人體起到溫煦、運動、擴大的作用,所以元陽是否充足是人體新陳代謝是否旺盛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內寒能否產生的決定性因素。元陽在人體中主要儲藏在腎,腎陽為人身諸陽之本,所以腎和內寒的產生就有了密切的關係。

另一方面從脾、腎的關係來說,脾陽根源於腎陽。因此腎陽一虛,必然加重脾陽虛,終至脾腎陽虛。脾陽虛損必然演變為腎陽虛,最終還是脾腎陽虛。而脾和腎兩者以腎陽為主,脾陽根源於腎陽,所以腎陽對脾陽的作用表現更加突出。

五臟皆有陽虛,我們在這裡講重在和脾腎關係密切,並不是說其他臟腑沒有陽虛,前提是內寒和五臟都相關。如心陽虛則心胸憋悶或絞痛、面青脣紫等;脾陽虛則便溏洩瀉;腎陽虛則腰膝冷痛、下利清谷、小便清長、男子陽痿、女子宮寒不孕等。

外寒與內寒的關係

所謂的內和外,是指寒邪的來源,並不是表示寒邪所在的位置。外寒是寒邪來自於外,外寒可以僅僅侵襲肌表,叫做衛陽被遏,叫外感風寒證。它的臨床表現為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骨節疼痛、無汗、脈浮緊。寒邪也可以直中傷及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脾胃的升降失常,氣機阻滯而出現了胃腸道的症狀,出現脘腹冷痛,嘔吐少食,腸鳴腹瀉無時不作瀉,這個叫做中[zhòng]寒,不念中[zhōng]。我們方劑中的理中丸,就是為它準備的。

內寒是來自於機體內部臟腑功能失調所表現出來的。機體陽氣不足,寒從中生,主要是指脾,腎的陽氣衰微,其臨床表現以面色咣白、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等為特徵。因為腎陽為人身諸陽之本,故內寒與腎之關係尤為密切。內寒必見虛象,而且虛象比寒象更為顯著。

一個寒邪來自於外,一個寒盛起於內。那麼外寒著重在表寒,而內寒著重在脾腎之寒。它們有什麼關係呢?什麼聯絡呢?記住一句話,外寒必致內寒,寒邪侵襲肌表一定會損傷人體的陽氣,陰盛則寒導致內寒,必然的結果。二是內寒易招外寒,是指陽氣內虛之體,素有內寒,陽氣不足,最容易感受寒邪。

宣告:圖片來源網路,侵刪。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千古名方為治療尿頻提供重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