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高脂血症是人類健康的大敵

血脂過多時,容易造成"血稠"現象,這些血脂在血管壁上沉積下來,慢慢形成小斑塊,即動脈發生粥樣硬化。當血脂過高未加控制時,則可使膽固醇之類物質沉積於大、中動脈血管壁內,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進而造成某些器官甚至整個迴圈系統功能紊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冠心病,腦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腦供血不足,也是引起腦梗死和腦出血的基礎。主動脈粥樣硬化常造成收縮期血壓升高,另外還可引起主動脈瘤或夾層動脈瘤,一旦破裂會突然死亡。

腎動脈粥樣硬化常有蛋白尿、腎體積縮小,可引起頑固性高血壓和尿毒症。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因供血障礙而使下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甚至肢體壞死。血脂異常也會損害肝臟出現脂肪肝等。

瘦人也患高脂血症

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那就是隻有胖人才會患上高脂血症。其實不然,就身體本身而言,高脂血症患者多見於肥胖者,但不少瘦人也會患上高脂血症。

1.瘦人為什麼會得高脂血症

在體型較瘦的人體內,清除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出現障礙,從而導致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高。

2.瘦人患高脂血症的特點

瘦人患高脂血症的特點表現為:"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而"好"膽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低於正常水平。

3.瘦人需定期檢查血脂

瘦人總會以為高脂血症與自己無關,所以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沒有節制,但假如瘦人出現某些症狀就會較其他嚴重得多。所以,瘦人要引起注意。

大部分膽固醇是經人體自身合成的,如果注意控制飲食,一般可以降低7%~15%的膽固醇。所以,體型偏瘦的人,20歲以上,每5年要檢查一次血脂,35歲以上,每年應檢查一次血脂。

高血脂可防可治

血脂異常在一定意義上屬於一種"生活方式病"、"現代文明病",即往往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而改變生活方式,如做到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等則可預防血脂異常的發生。

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改變生活方式是治療血脂異常的基礎。改變生活方式的關鍵在於改變飲食習慣和適度鍛鍊兩個方面。改變生活方式可對一部分血脂異常者有效,如仍無效時則應服用調節血脂異常的藥物,完全可以使血脂水平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這樣,不僅達到了調脂的目的,而且可以預防由血脂異常引發的人類第一殺手——心腦血管疾病。由此可見,血脂異常是可防可治的。

牢記3點,跟高血脂說拜拜

(1)補充不飽和酸

人體不飽和酸確實是造成血脂異常的根本原因,醫生建議飲食中多補充含有磷甘酸脂成分的不飽和酸,一種從豆科植物中提取的降脂必需的不飽和酸類營養素。當高血脂患者血液流通受阻時,很容易引起血脂黏稠,這種不飽和酸就可以阻止多餘脂肪在血管壁滯留,緩解心腦血管的壓力,然後把大量的膽固醇分解成可溶性的物質排出體外,起到了很好的降脂作用。

(2)限制總能量的攝取

肥胖不僅是誘發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也會促發高脂血症,所以必須控制體重,保持在合適的範圍內。採用限制總能量攝取的方式是控制體重的措施之一。每日三餐要避免過飽,每餐以八分飽為宜。餐次增多時,可以從正餐中抽出部分食物作為加餐用。

(3)攝入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蛋白質在新陳代謝和生理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是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含氮物質會引起血壓的波動,因此應該限制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在調配飲食時,應儘量選擇高利用率的優質蛋白質,多選用一些植物性蛋白質,可佔總蛋白質的50%。動物性蛋白質宜選用魚類、雞、牛肉、雞蛋白、牛奶和瘦肉。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品一品《黃帝內經》中的五果之一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