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一“谷”作氣,肝舒脾健常安康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 “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這個節氣雨量充沛,新穀物及時耕種,便能得雨水滋潤而生機勃勃。雨量的多少,直接關乎農作物的長勢。因此,民間有“春雨貴如油”的諺語。
穀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早,小滿遲,
春夏之交,顧護肝脾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這個節氣在春夏之交,意味著寒潮天氣幾近尾聲,氣溫即將快速回升。這時,柳絮自飛落,杜鵑長夜啼,櫻桃盡紅熟。雨量多了,空氣中的溼度逐漸變大,“溼溫”便是穀雨節氣的特點。
中醫認為,“溼困脾土”,溼邪很容易損傷脾之陽氣,使得脾的運化功能失常而易出現身體困重、肌肉關節酸重、食慾不振、腹部脹滿、大便黏膩不成形、面板起疹,舌苔厚膩。 所以,在穀雨節氣要顧護好脾,既可以為接下來悶熱的夏天打基礎,也可免受穀雨溼溫之邪的困擾。
同時,春五行屬木,春末仍是養肝的大好時機。 穀雨之後,谷生花爭妍。雖有滿園春色,但空氣中漫飛的花粉、灰塵和細菌也隨之而來。它們潛伏在春風中,四處飄散,容易飄落到衣物上或被吸入呼吸道,過敏體質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因此易發過敏性皮炎、蕁麻疹、鼻炎、咳嗽、哮喘等。
順應自然,調攝養生
養生方面,應順應自然界環境變化調攝。那麼,季節交替時節,應該怎樣防病保健呢?
起居養生
春末夏初陰氣漸消,陽氣漸長,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以順應自然界“升發”的規律;“春捂”要適度,隨氣溫適量增減衣物;莫要久居溼地,避免溼邪內侵關節、臟腑;過敏體質者出門注意做好自我防護,儘量避免接觸粉塵、花粉等。
運動養生
運動要量力而行,切忌過量。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且動作柔和的運動,如太極拳、 五禽戲、瑜伽、慢跑、慢走等適量出汗的健身方式,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溼氣。
精神養生
春秋季節變化時,精神、心理疾病的發病率會有明顯變化,其中精神分裂症春季容易復發。此時養生需注意調節情緒,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娛樂、健身方式以陶冶性情;注意勞逸結合,減少外部精神刺激;與人交流時,儘量保持平和的態度,保持心情舒暢;切忌遇事憂愁、焦慮,動輒發怒。
飲食養生
在穀雨時節,茶樹經過一冬的休養, 穀雨時採摘的新茶,芽葉鮮綠,香氣怡人,所以民間自古便有“品穀雨茶”的傳統。另外,此時不要過食生冷,可適量多食時令水果、蔬菜等,如養肝的菠菜,也可服用祛溼類藥膳。
按摩養生
春末夏初,溼邪容易侵襲人體,尤其是關節和脾胃,要麼在此時發病,要麼在此時容易舊疾復發。所以,穀雨節氣養生,可運用穴位按摩或艾灸等以助祛除溼邪,養肝健脾,防治相關疾病。
藥膳健脾,安然入夏
穀雨時節也是脾的旺盛時期,即使脾胃虛弱的人,這時候也可能顯現出脾胃功能好轉的假象, 此時更不能忽略脾胃的養護。飲食上注意少食酸味食物,適當多食甘淡食物,如山藥、赤小豆、芡實、扁豆、薏苡仁、冬瓜、蓮藕、竹筍、豆芽等。春夏之交為流感高發季, 黃豆芽、香椿等可增強人體抗病毒能力,菠菜則可養肝清肝、清腸胃熱毒。
以下介紹兩種祛溼健脾、 提高免疫力的藥膳,供大家參考。
護生湯
材料:新鮮薺菜1把、 蘿蔔纓1把、牛蒡半根、幹香菇2~3個,油、鹽、醋適量
方法:鍋內盛水,加入適量油鹽,放入香菇、泡淨切塊的牛蒡(醋水浸泡過的),冷水燒開後,再入蘿蔔纓煮20分鐘,最後放入薺菜。
功效:祛溼健脾、利咽止咳。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及風寒感冒者慎用,孕婦妊娠3月後可食,建議中醫師評估體質後服用。
赤豆薏米粥
材料:赤小豆(注意不是紅豆)、炒薏苡仁等比例取量
方法:赤小豆和薏苡仁洗淨後,放入鍋中,用清水浸泡2小時以上;泡好後,大火煮開,轉小火煮 2 小時左右;煮好前 20 分鐘放入冰糖,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關火。
功效:健脾祛溼、利尿消腫。
注意事項:嚴重胃病患者及孕婦慎用,糖尿病患者可不用冰糖。建議在中醫師評估體質後服用。
艾灸按摩,健脾保健
養生需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順應四時之氣。針對穀雨時節溼溫兼夾,易傷脾臟的特點,可以通過穴位按摩健脾祛溼,通過艾灸溫陽、利溼、通脈,一方面改善脾胃運化功能,祛除溼氣;另一方面可抵禦溼氣內侵人體, 未病先防。
常用健脾祛溼穴位
足三裡穴、脾俞穴、中脘穴、天樞穴、 陰陵泉穴、豐隆穴、太白穴等。
艾灸方法
可從其中選擇4個穴位,每日每穴艾灸20~30分鐘左右,每灸10天可以休息1~2天,溫灸即可。
注意事項:陰虛患者需調整灸療所取穴位,請諮詢專業醫師後應用,並注意施灸距離,防止燙傷。
常用小兒推拿穴位
板門穴、 肝經穴、脾經穴。對兒童而言,可以選擇以上穴位進行按摩。
清板門:板門穴位於拇指下,手掌大魚際平面,操作時,用右手在小兒大魚際平面指根到腕橫紋之間往返推之,可以健脾止瀉。
清肝經:肝經穴位於食指末節羅紋面。操作時,向指根方向直推,可以平肝瀉火、熄風鎮驚、解鬱除煩。
補脾經:脾經穴位於拇指末節羅紋面。操作時,旋推或屈曲患兒拇指,循拇指橈側緣向掌根方向直推,可以健脾胃、補氣血。
正當穀雨弄晴時,一年彈指又春歸。
願大家一“谷”作氣,肝舒脾健常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