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最近,重讀《黃帝內經》,讀到這段話,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梅妃覺得,這短短49個字,就像一座藏在深山的寶藏,不僅蘊藏著祛病養生的智慧,更蘊藏著人生的哲理、世間的大道。

為什麼這麼說?先來看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聖人不會等病已經發生再去治療,而是治療在疾病發生之前,也不會不等到亂事已經發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發生之前。如果疾病已發生,再去治療,亂事已經形成,再去治理,那就如同渴得不行才去掘井,戰亂髮生了再去製造兵器,一切不都晚了。

良醫不一定是名醫,但一定是明醫

既然開篇就說聖人,那什麼樣的人能稱為“聖人”?

《說文解字》中說:“聖者,通也”。《洪範》中說:“睿作聖。凡一事精通、亦得謂之聖”。總的來說,聖人就是“才德盡全之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超群的人。”

各行各業,最有智慧的人就是聖人。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知道提前謀劃的重要性。比如,良醫都擅長未病先防、已病防變;良相都擅長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良將都擅長先勝而後戰。

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聽多了“起死回生、力挽狂瀾”的傳奇故事,對真正的良醫、良相、良將反倒無感了。

比如,不少人都知道的扁鵲三兄弟的故事。

魏文王求教扁鵲:“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的醫術最好呢?”

扁鵲答:“大哥最好,二哥其次,我最差。”魏王不信,扁鵲當時已是名動天下的神醫,怎麼說是醫術最差呢?

扁鵲解釋:“大哥治病,在病情發作之前,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就下藥剷除了病根。所以,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也沒有名氣,只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

二哥治病,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所以,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能治小病。

我治病,是在病情十分嚴重,病人痛苦萬分,家屬心急如焚之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病情得到緩解、或者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

魏王大悟。

2000多年的聖賢就教化世人:“上醫治未病,防範於未然”,可惜直到今天,能領略其中智慧的人,仍然是少之又少。

大多數人,都是渴而穿井、鬥而鑄錐,病入膏肓了,才後悔之前沒有珍惜健康,沒有未病先防。

正如大家都知道扁鵲是神醫,卻不知道治未病的大哥、二哥才是真正的明醫。

事在人先,才可能笑到最後

“治未病”的思想,同樣可以應用於職場!

前些天,折戟歸來的自媒體女王咪蒙,在她的“新”公號講了一個故事:

某公司高管,給三個實習生布置任務:要求他們做一個遊戲市場的調研。

實習生a說:為什麼是我做,這不是我的活兒啊?

實習生b說:我沒做過調研,我對遊戲也不感興趣……

實習生c說:好的,我計劃用問卷和訪談兩種方式做這個調研,您看可以嗎?

結果可想而知,a 和 b立即被淘汰,c不僅得以轉正,還很快就升職了,現在已經做到了總監級別了。

相信大多數人在職場中都扮演的都是a和b的角色,喜歡找藉口、推脫。只有極少數的c,不僅執行力一流,而且想在前面、做在前面,所以笑到了最後。

咪蒙管這種思維叫:事在人先。遇到事兒,先把手上的事兒幹成了,事兒成了,人就成了。

她自己又何嘗不是這種思維方式的極致踐行者?

曾經的咪蒙有多風光,自媒體圈的人都有目共睹。坐擁千萬粉絲,隨手一寫就是10萬+,隨隨便便一篇軟文就收費幾十萬……

雖然一直被詬病販賣“毒雞湯”,但不影響鐵粉兒對她的崇拜,也不影響她名利雙收。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屬於咪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沉寂兩年後的她竟然又回來了。

原來在最紅火的時候,她就開了多個不同領域的小號,這次重新更文,與粉絲親密互動的平臺,就是她之前開的小號。

至於這次,以全新身份歸來的“大濛濛”,能不能再創造咪蒙似的神話,我們不得而知,也難以預測。

但是,她這種憂患意識、提前佈局的思維,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不是嗎?

好書,不僅能醫病,更可醫愚

我常說,《黃帝內經》不僅是一本醫書,更是哲書,也是道書,因為它包羅永珍。

其實,不止《黃帝內經》,能稱之為“經”的書,如《道德經》、《易經》莫不如此。

什麼樣的書能稱為“經”呢?

古人把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類。其中經是最高階的,記錄的都是最頂層的智慧,也是世間通行的“道理、法則”。任何時代、任何場所,只要你遵循這些“道理、法則”去修學,都能有大成。

真要把“經”讀通了,好多做不明白的事兒,想不通的道理,瞬間就能一通百通了。

就像這49個字,第一次、第二次讀,你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不就是要提前預防,要學會養生嗎?

當你再讀三遍、四遍的時候,你就會有種被電流“擊中”的感覺。

你就明白了,那些身體健康、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很多的人,一直默默地堅持養生。那些升職加薪、走向高位的人,不全是溜鬚拍馬之輩,他們大多數人都是真有實力,真的擅長未雨綢繆,把工作完成在“任務”前面。

然後,你就會不由自主地修正自己的思想,修正自己的行為,真正去踐行“知行合一”。

這就是“經書”帶給我們的能量。也是老子說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則笑之”。

西漢經學家劉向所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醫愚。”好書就是好藥,能讓我們變成上醫、上士,成為聰慧的、睿智的、無限接近聖人的那種人!

最後,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位看管稻草的小吏。他家境貧寒,職位很低,卻很有才華,也喜歡軍事。

每次外出,遇到高山大川,他就四處勘察,在心裡演算,哪裡可以宿營,哪裡可以設伏,敵人會從哪裡來,怎樣用兵才能一擊制勝。

身邊的人都笑話他異想天開,他也不介意,仍然堅持演習。

就這樣,默默堅持了20多年。終於有個機會,讓他見到了司馬懿,他將心中推演多年的規劃和盤托出。慧眼識才的司馬懿,當即就讓他進入太尉府任職。

這個小吏,就是三國晚期名將鄧艾。最終。他也不眾望,率軍攻滅蜀漢,為三國歸一建立了不世奇功。

從田間小吏,到伐滅蜀漢的大功臣,鄧艾默默鑽研了20多年。

如果當初別人嘲笑時就放棄演習,如果等上了戰場再鑽研兵法,鄧艾能取得後來的成就嗎?

肯定不能。這就是“治未病、治未亂”的價值!

所以,梅妃呼籲大家,有時間一定要讀讀《黃帝內經》,尤其這49個字,一而再,再而三地誦讀,它就能融進你的骨血,修正你的思維,精進你的行動,你就能世事洞明、人情達練了!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無力出汗,氣短,竟是氣虛......多吃這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