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找醫生是天經地義的。所以許多人認為看病是醫生的事,與患者本人沒有關係。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治病是一個綜合過程,既需要大夫高超的技術,辨證準確,選方用藥得當,還需要患者密切配合,這樣形成合力,才有利於疾病的早日康復。
今舉兩例說明之:
病案1.某男,因胃炎伴糜爛在中醫院住院治療,經大夫精心治療半月臨床治癒出院。兩月後該病人又來診,稱胃病復發:仍胃痛胃脹,噯氣吞酸頻作。大夫問是不是吃東西沒注意?答曰自出院後為解饞又飲酒食辣,大吃二喝。大夫告訴他辛辣食物和飲酒還是要戒除。可病人卻說:“上次胃病你們不是給治好了嗎?”在這位病人看來,胃病治好了就可一勞永逸。
病案2.某女,患胃食管反流症,一直用中西藥調理,但時好時壞。問其能否做到食後多運動,讓胃腸道通暢食物消化吸收?她竟然說:一天都坐辦公室,在家裡也是吃過飯就坐著看電視,哪有時間運動?試想:你不運動,胃腸蠕動變慢,飲食物不能向下傳導,自然積滯腸胃中,日積月累,如同下水道不暢通一樣,胃中食糜自然向上反流,加之情志不暢,必然氣逆上衝,這樣只靠服藥必然不能根治。
所以說,醫患密切配合,是戰勝疾病的法寶。
一、是找大夫看病,必須信任大夫,否則就別找他看病。古人曾有“信巫不信醫者,六不治”的說法。也就是說你相信巫術邪說,不相信大夫,就很難取得滿意療效,所謂“治之無功也”。 所以有的專家指出:疾病的治療過程不是醫生單方面努力所能完成的,必須是醫生、患者、社會、家庭共同努力,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二、是不遵守醫囑,自以為是的病人,患病也是很難治癒的。對於這類病人,大夫再高明,辨證再準確,用藥再對證,可能也不會取得滿意效果。如痛風病人大夫要求戒酒,可有的患者卻偷偷去喝。糖尿病人不注意忌口,仍然大吃二喝,恐怕華佗再世也難把病控制。
三、是大夫要求避免勞累,適當鍛鍊,可有的冠心病人卻從事重體力勞動,還進行暴走、當驢友等劇烈活動,可能很容易導致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這樣的病例臨床經常見到。
四、是大夫要求患者調節情志,避免情緒過急,可有些病人卻不注意,以致發生嚴重後果。如高血壓、冠心病人,有的就因大怒導致腦溢血、心梗而危及生命。
五、是大夫要求中藥煎煮要按要求,治感冒藥煎煮時間短、補養藥要煎煮時間長,一付藥煎2次服用。可有的患者卻不管什麼藥都久煎,甚至一付藥煎多次服用,其有效成分含量自然會大大折扣,當然效果不會好。
六、是大夫讓病人服藥幾個療程,可有的患者見好就收,根本不聽大夫的意見。大夫沒讓停藥,他自己把藥給停了,結果疾病很快又復發,不得不重新再進行治療,耽誤了時間,還沒少花錢。
七、是中醫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四診法,更需要患者配合。如患者就診前刮舌苔、化妝、塗指甲油、吃太冷、太熱和容易染色的飲料、食物等,望診時就會讓大夫看不到真象,不利於診斷治療。就診前若進食氣味濃烈的食物,如蔥、蒜、口香糖、抽菸、飲酒等,大夫聞診就可能出現偏差。更有的患者認為中醫看病不用病家開口,只需察色按脈,病情自然分曉,這更容易誤診。因為中醫看病強調“四診合參”,問診所獲得的資料,是診斷疾病最為重要的依據之一。另外,把脈時患者應儘量保持心情平靜,若劇烈活動後應該休息半小時左右就診。
戴美友介紹:
中醫專家,主任醫師。1988年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善治胃腸疾病、肝膽疾病、心腦血管病、咳喘病、婦科病、面板病、不孕不育、腎虛症、情志病、頸肩腰腿痛、月經失調、靜脈曲張、皮炎痤瘡等,對許多疑難雜症有獨特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