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開篇先講的是黃帝的一生: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為什麼,一部醫學典籍的書要把黃帝的一生作為開篇呢?其實,這就是我們人類價值標準的一個呈現。
生而為人,我們在一開始就應該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價值體系。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以怎樣的一個價值標準來經歷我們的一生呢?早在很久以前,《黃帝內經》就借用黃帝的一生,為我們呈現了中國文化人文價值觀的模板。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養生決不僅僅是侷限於健康的養生,而是以一生,一輩子為單位,來經營生命。
生命分為四個標準層次。
第一首先是活著,跟自然界的其它動物一樣,活著,是生命的最低標準。
第二,在活著的基礎上,我們要活好。那麼,活好的概念是什麼呢?首先是不生病,身體健健康康的,然後是豐衣足食,心情愉悅。
第三,是活明白。
明白什麼呢?明白你從哪裡來?來到這個世上的職責是什麼?最終你要到哪裡去。
第四就是活的有意義。
在明白自己的職責之後要讓自己的生命有品質,有價值,有意義。
中國經典文化對於當今的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標尺,我們要用這個標尺時不時的對子自己衡量一下,看看我們究竟是活著還是活好了,還是活明白了,還是活的有意義了?
目前,很多人,一直停留在追求健康上面,把健康當做人生的終極目標,但是健康只是證明我們活好了,連活明白都不算。如果一個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的一生必將是殘缺的一生。
我們人的一生就像是大自然的四季一樣,春天成長,夏天繁盛,秋天結果,冬天過後進入下一個生命輪迴。如果一個人,只是在起點來回轉悠,從未體會過生命的真正意義和奧妙感受,將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健康以後的事情,而不僅僅只是保持健康而已。
就像學生考試一樣,到了期末都有一個考核的,生命也是,當你走到此生的盡頭也是需要考核的,不然你怎麼能夠“成而登天呢”?
我們的祖先“黃帝”之所以能夠成而登天是因為他真正的活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他的生命是有意義的,他給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一部十分寶貴的生命典籍和一個生命典範,讓我們有榜樣可依。
我們祖先所說的“成”跟當今的成功有所不同,不是說人這一生一定要賺多少錢才能稱的上成功,而是你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人盡其才,發揮你對社會,對人類,對大自然的積極作用。我們經常聽老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們一定要做到比上一代優秀,這是道,是萬事萬物發展的規律。
所以,真正的養生應該是養心智而不是養身體而已。
心智不成熟,整個人活的都是恍恍惚惚,渾渾噩噩的,沒有安全感,也沒有幸福感。只有不斷的探索和學習,不斷重新整理自己對生命對世界的認知,才有可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我們要學習我們的前人,也就是歷來那些有大成的人,他們是怎麼做的?我們就怎麼做,其實早在我們中國古代,這些人生的真諦早已被前輩們發現,並通過時代的驗證流傳至今,例如:《道德經》、《黃帝內經》、《菜根譚》等,都是流傳至今無比寶貴的典籍,在踏入社會之前最後好好閱讀和學習。
其次是,我們要從社會實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如何發揮我們自身的優勢,從而在社會當中立足,為社會創造價值,然後體現我們生命的意義。
要想找到自己的優勢就必須學會“問”,學問學問,就是要學會如何提問。假如我們要發現自己的優勢,我們就必須向自己發問。問問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先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然後再問問此生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確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標。首先這個目標必須是利他的,利社會的,接下來就要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只有這樣的一生才算是圓滿的,不負此生的。
養生,不僅僅是醫學,而是一門生命科學和宇宙哲學。
我們不能只侷限於生,我們應該看到由生引發的一系列生命運動,以及每個個體生命運動在大自然在宇宙中所發揮的做用。
千萬不要只做一個不斷向大自然索取而不知所依然的矇昧蛀蟲。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到終點都會有一個考核,也就是我們此生能不能換一個“好死”。所謂“好死”並不是指“安樂死”,而是此生你盡力之後,心靈能夠得到一個滿足,而不是在生命末流的時候後悔終生。
現在很多老人,在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就開始後悔,以前我為什麼沒有幹這個,沒有幹那個,現在想做什麼,也無能為力了,大多的不甘開始積攢,以至於鬱鬱寡歡。
生命對於每個人,有且只有這一次,你是選擇在一個地方打圈圈把自己轉的暈頭轉向,嘔吐不止,還是選擇按照自然發展規律,走上生命的正道,成功的跑向終點呢?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都會做正確的選擇,但要在生命的長流中保持清醒,每一次都做對的選擇,就需要開始努力了。
首先要樹立好自身的價值體系,對子自己嚴格要求,做好應對事物發展和適應自身更新的準備。解放自己的思維,發揮自身的天性,然後勇往直前,去開拓,去創造。
這個世界不是因為每個人的健康而美好,而是因為每個人都對這個世界進行了美好創造。
願與你攜手,共創這個世界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