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瀰漫性肝病。全世界每年死於肝硬化者達數十萬,近年來仍然有上升趨勢。在我國,多以肝炎肝硬化為多見,其中大部分為乙型肝炎,少數為丙型肝炎。此外,血吸蟲肝硬化及乙醇性、藥物性、心源性,膽汁性肝硬化也常常見到,遺傳代謝缺陷引起的肝硬化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則較為少見。

臨床上早期可無症狀,後期可出現肝功能減退、門脈高壓症和多系統受累的各種表現。

病毒性肝炎後肝硬化是一種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其病原可以是一種或幾種肝炎病毒疊加感染所致。常見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引起,尤其以乙型肝炎為主,近年來丙型肝炎引起者也逐漸多見。一般從發病到發展為肝硬化的病程短則數月,長則也可達10~20年。今天重點論述的是乙肝、丙肝後肝硬化,其治療法則涵蓋了其他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肝硬化一般屬於中醫“積聚”、“臌脹”等病範疇,臨床以肝脾腫大為主者,常稱之為“積聚”,如見腹水則名“臌脹”。本病主因與情志鬱結、飲酒過多、感染蟲毒、飲食不節、黃疸日久等有關其病機特點是肝、脾、腎三髒受損,氣、血、水代謝失常。本病始病在氣,早期為肝鬱氣滯;繼則病血,中期鼾血瘀阻;再則病水,晚期水裹絡傷,陰陽俱損。本病早期以實為主,晚期以虛為主,然而本虛標實貫穿自始自終。

臨床上證論治常分為肝氣鬱結證、水溼內阻證、溼熱蘊結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瘀血阻絡證6個證型。

1、肝氣鬱結(含肝胃不和,肝脾不調)

症見脅肋脹痛或竄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乾口苦,或咽部有異物感;伴有納差或食後胃脘脹滿,或見便溏,腹脹,噯氣,乳房脹痛或結塊,脈弦。

治以疏肝理氣,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由柴胡、白芍,枳殼、香附,川芎、陳皮、炙甘草組成。

加減:兼脾虛症者加四君子湯:伴有苔黃、口乾苦、脈弦數、氣鬱化熱者加丹皮、梔子;伴有頭暈、失眠、氣鬱化熱傷陰者加制首烏、枸杞、白芍;肋下刺痛不已,面青、舌紫者加元胡、丹參;精神睏倦、大便溏、舌質白膩、質淡體胖、脈緩、寒溼偏重者加乾薑、砂仁。

2、水溼內阻

症見腹脹如鼓,按之堅滿或如蛙腹;脅下痞脹或疼痛;脘悶納呆,噁心欲吐;伴有小便短少,下肢浮腫,大便溏薄,舌苔白膩或白滑,脈細弱。

治以運脾化溼、理氣行水,常用實脾飲加減治療,由白朮、熟附子、乾薑、木瓜、大腹皮、茯苓、厚朴、木香、草果、薏苡仁、車前子,甘草等組成。

加減:水溼過重者加肉桂、豬苓、澤瀉;氣虛明顯者加人參、黃芪;脅滿脹痛加鬱金、青皮、砂仁。

3、溼熱蘊結

症見目膚黃染,色鮮明,噁心或嘔吐,口乾或口臭;脘悶,納呆,腹脹或脅肋灼痛;小便赤,大便秘結或黏滯不暢,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

治以清熱利溼,攻下逐水,常用中滿分消丸合茵陳蒿湯加減治療,由黃芩、黃連、知母、厚朴、枳實,陳皮、茯苓、澤瀉、白朮、茵陳蒿、梔子、大黃、牽牛子、甘草等組成。

加減:熱毒熾盛,鮮明者加龍膽草、半邊蓮;腹脹甚,大便秘結者加商陸;小便赤澀不利者加陳葫蘆,馬鞭草;熱迫血溢,吐血、便血者,去厚朴,加水牛角,生地,丹皮,生地榆。

4、肝腎陰虛

症見腰痛或腰痠腿軟,脅肋隱痛,勞累加重,眼乾澀,五心煩熱或低燒,口乾咽燥;或伴有耳鳴、耳聾、頭暈、眼花,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

治以滋養肝腎,活血化瘀,常用一貫煎合膈下逐瘀湯加減治療,由生地、沙參、麥冬、阿膠(烊)、牡丹皮、當歸、赤白芍、枸杞子、川楝子、丹參、桃仁、紅花、枳殼等組成。

漸漸:內熱口乾,舌紅少津者加天花粉、玄參;腹脹明顯者加萊菔子、大腹皮;陰虛火旺者加知母、黃柏;低熱明顯者加青蒿、地骨皮;鼻衄甚者加白茅根、旱蓮草。

5、脾腎陽虛

症見腹部脹滿,人暮較甚,脘悶納呆;神疲怯寒,面色萎黃或蒼白;下肢水腫,或陽痿早洩,小便長或夜尿頻數,大便稀薄,舌質淡胖,苔潤,脈沉細或遲。

治以溫補脾腎,常用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減治療,由熟附子、乾薑、黨參、白朮、茯苓、澤瀉、豬苓等組成;偏於脾陽虛者用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偏腎陽虛者用濟生腎氣丸合五苓散。

加減:腹部脹滿,食後較甚,在附了理中丸合五苓散基礎上加木香、砂仁、厚朴;如面色灰暗,畏寒神疲,脈細無力,可在濟生腎氣丸合五苓散基礎上加巴戟天、仙靈脾;如腹壁青筋顯露加赤芍、桃仁。

6、淤血阻絡

症見脅痛如刺,痛處不移,腹大堅滿,按之不陷而硬,腹壁青筋暴露,或肋下積塊(肝或脾腫大,面色黧黑或晦黯,或見頭、頂、胸腹紅點赤縷,大便色黑,舌質紫暗,或瘀風瘀點,唇色紫褐,或舌下靜脈怒張,脈細澀或芤。

治以活血行氣,化瘀軟堅,常用膈下逐瘀湯加減治療,由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丹參、烏藥、延胡索、牡蠣、鬱金、炒五靈脂、枳殼等組成。

加減:瘀積明顯者加炮山甲、蜇蟲、水蛭;腹水明顯者加葶藶子、瞿麥、檳榔、大腹皮;若兼見氣虛者加白朮、人參、黃芪;兼見陰虛者加鱉甲(研末沖服)、石斛、沙參等;兼見溼熱者加茵陳、白茅根等。

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年後病毒感染引起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