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最近,關於口吃的研究取得了進一步突破。UCR醫學院精神病學和神經科學系教授兼主席Gerald A. Maguire博士在《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發表了一篇題為Investigation of Risperidone Treatment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Brain Activity in Patients Who Stutter的文章,將功能性神經影像學技術整合到口吃治療中,發現以往被指定用於精神分裂症和躁鬱症的藥物“利培酮”可能對口吃有一定的療效,且其作用機理可能與大腦紋狀體中的星形膠質細胞有關。

2019年,《PNAS》釋出了一篇題為Human GNPTAB stuttering mutations engineered into mice cause vocalization deficits and astrocyte pathology in the corpus callosum的研究報告推測,在小鼠口吃模型中,胼胝體中一個亞群的星形膠質細胞數量減少了,表面口吃與神經膠質病理有關。

多巴胺水平升高與紋狀體中星形膠質細胞活性降低存在聯絡。早前的研究發現,利培酮這種精神科藥物可做為第二代多巴胺拮抗劑,它可以阻斷大腦中多巴胺作用的受體,從而防止過多的多巴胺活性。這些情況說明,在口吃藥物缺乏的背景下,多巴胺拮抗劑可能是治療口吃的潛在藥物。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基於神經影像技術視覺化口吃者的大腦變化來幫助最佳化實驗結果。他們對10位成年受試者進行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實驗,以觀察利培酮對腦代謝的影響。受試者在服用利培酮(0.5-2.0 mg /天)或安慰劑六週後,進行單獨朗讀任務。與此同時,對每個人進行氟脫氧葡萄糖-正電子體層掃描(FDG-PET)。

研究發現,利培酮治療組的受試者的口吃頻率、口吃持續時間得到緩解,且受試者在大腦的特定區域顯示出更高的葡萄糖攝取,即更高的新陳代謝,這更有力的證實了星形膠質細胞可能在口吃發展中起主要作用的假說。

然而由於該研究樣本量太小,且涉及輻射暴露的成像技術相對有限,因此研究人員並未發現利培酮如何啟用紋狀體中星形膠質細胞的確切機制,只是猜測利培酮可能是透過啟用星形膠質細胞,使其釋放一種訊號分子,透過阻斷其多巴胺受體來影響紋狀體中的神經元。

目前,UCR醫學院已經與美國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簽署了一項研究合作協議,以共同開展有關口吃的研究。希望未來科研人員能致力於進一步瞭解造成口吃的原因以及口吃的不同型別,為口吃者提供針對性的個性化治療。

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寶高醫有個腫瘤“神探”,讓腫瘤無所遁形!看看“他”有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