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寫於春日和煦的北京

本文是肖相如老師的弟子張扣啟的二則醫案。我看完後不禁連連感嘆:學好中醫為什麼必須攻讀《傷寒論》?因為別人看不好的病,你能辯證精準,用藥精當,這就是跟師學習《傷寒論》的好處!

▍全文共1839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臨床驗案二則作者/張扣啟 整理/小藥童

—1—

柴胡桂枝湯退熱驗案一則

劉x,男,30歲。

初診:2020年7月15日。7月12日開始發熱,在家輸液治療三天,熱不退。

7月15日上午入住我院呼吸科。血常規、胸部CT均未見異常,常規抗生素治療,熱不減。下午四時,邀會診。

會診時見:發熱,體溫39.6℃,不惡寒,身不疼,微汗出,食慾不振,乾嘔,舌紅苔白,脈浮弱。

予柴胡桂枝湯:

處方

柴胡30g 半夏10g 人參10g

黃芩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神曲10g 生薑15g

大棗4枚

三劑,水煎頓服。

下午5時服一劑,出小汗,仍發熱。晚10時,體溫38.6℃,囑服第二劑。

7月16日晨,體溫36.7℃,服第三劑。下午及晚上再未發熱,愈。

會診時病人已發熱四天,除了發熱,伴隨症狀少,辯證有一定困難。舌紅是有熱,食慾不振,乾嘔考慮邪在少陽。汗出,脈浮弱是表邪未盡,正氣不足。

《傷寒論》第146條: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綜合考慮,應是太陽少陽合病,選用了柴胡桂枝湯。因發熱較重,故用重劑頓服,和解少陽,解肌祛風,表裡同治而愈。

—2—

柴胡桂枝湯退熱驗案二則

李Ⅹ,女,79歲。

初診:2020年7月23日。患者於一周前突發昏迷,急診入ICU,疑服過量阿普唑倫所致。

觀察治療三天後,有短暫清醒,四小時後又轉昏迷,開始發熱。予解熱鎮痛藥注射,枕冰袋等措施,但熱不退。動員病人出院,出院後邀治。

當時所見

發熱,體溫37.6℃,神識不清,但對疼痛刺激有反應,多汗,上下肢冷,家屬反應翻身時有疼痛反應,舌紅苔少,有裂紋,脈浮弱。

予柴胡桂枝湯:

處方

柴胡15g 半夏10g 人參10g

黃芩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薑15g 大棗4g

三劑。

上藥煎200ml,從胃管內注入,服二次後,晚上熱退,轉清醒,言胃中飢,索食。

2020年7月28日電話回訪,已拔胃管,尿管,除眠差外,飲食起居正常。

這是一個重症患者,昏迷伴發熱,予後不良。出院後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熱。舌紅是有熱,自汗,身疼,上下肢冷是陽虛感寒。

綜合分析,應是正氣不足,復感寒邪,用冰袋等方法處置不當,表邪不解,復傳少陽,為太陽與少陽合病,用柴胡桂枝湯表裡同治,表解裡和,熱退神清,轉危為安。

▲▲▲張扣啟:主任醫師,肖相如老師弟子。

張扣啟:主任醫師,肖相如老師弟子。2017年8月拜入肖師師門,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現任山西省柳林縣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

臨床擅治外感、過敏性疾病、精神類疾病等疑難病。前來就診的病人眾多,臨床療效顯著,有口皆碑。2019年榮獲山西柳林縣名中醫稱號。

—3—

張扣啟老師學醫體會

中醫有兩難,一是入門難,二是提高難。有效的,說不出因何有效,無效的;錯在哪裡?不知道。患者不滿意,醫者自身壓力會非常大。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就陷進過這樣的臨床瓶頸。為此,我拼命地看各種書,滿中國跑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希望各路專家能幫我解惑。

但結果非常讓人失望,這些努力既沒有從根本上提高我的理論素養,臨證水平也沒得到質的飛越。我很迷茫,也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我相信這種茫然、無助,很多學中醫的人都經歷過。

萬幸的是我遇到了師父肖相如先生,他指點我專心學經典、細心攻讀傷寒。我認真聽師父的話,按照師門的學習規劃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

漸漸地,我再讀傷寒時發現以前看不懂、讀起來似是而非的內容,心裡愈發有定見了。臨床上越來越多患者的反饋也在告訴我,我的療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傷寒論》原敘

用現代文翻譯醫聖張仲景先生的這句話就是——

“你學好這本凝聚了我畢生經驗的醫書,即使不能全部治癒各種疾病,差不多可以根據書中原理,在看到病證時就能知道發病的根源。如果你能運用好我編寫這本書的有關內容,臨床問題,大多數能弄通解決了。”

《傷寒論》是學好中醫必須攻克的一本書,希望大家珍惜、重視!

4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春季養生切忌生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