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唐朝時期,有一年突發瘟疫流行,無數老百姓因感染瘟疫而死亡,當地的縣太爺來到神農山藥王廟祈求神靈護佑,拜完後在供桌上發現了一個塊狀的草藥根。因其呈黃色,藥人將其稱為地皇,即所謂皇天賜藥。後來藥人告訴縣太爺在神農山北草窪有很多這種藥,縣太爺告訴大家上山去採挖治病,解救了當地的百姓。瘟疫過後,百姓們把它引種到自家農田裡,因為它的顏色發黃,人們就叫成了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非常普遍的中藥材,是一種塊根狀的中藥材。通常都是新鮮的時候服用,或者是將生地切成片狀服用,再者是跟砂仁、酒、陳皮一起進行反覆的蒸晒,直到質地變軟、顏色變黑為止,也就形成了熟地黃,也就是生地的第三種吃法。生地有很多的功效,可以跟很多種藥材相配。
生地黃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津的功效。在平日的中藥材中,新增一些生地黃可以治療熱病舌絳煩渴、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燥熱傷肺、吐血、非外傷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證、發斑發疹等各種疾病。
除去鬚根,洗淨生用或乾燥用,稱生地黃,鮮者稱鮮地黃,幹者又稱乾地黃,其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溫熱病見舌絳煩渴,或熱病傷陰見骨蒸勞熱、內熱消渴,或吐血、衄血等。《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