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怒、喜、思、悲、憂、恐、驚,這是人的七種情志,當動了這七情中的任何一種情,都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內氣血的執行。當然,適度是有益於健康的,過了,身體就會受傷,甚至危及生命!

《黃帝內經》裡就說到“百病生於氣也,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先說怒。肝,在志為怒。“怒傷肝”。“怒則氣上”,“怒”會使氣向上衝。岳飛的“滿江紅”裡提到“怒髮衝冠”,一怒之下,把帽子都頂起來了,這就是典型的“怒則氣上”的表現。

當然,也有肝經循行直接上到頭項的經絡基礎。肝在外的情志表達就是怒,也就是說,人發怒是動了肝火了。有的人動不動就發怒,這是肝火太旺;有的人總也不發怒(老百姓說的“窩囊”),這是肝氣虛。這兩種都是病態。

另外,如果肝出問題了,會時不時嘆氣。

如何調節呢?關鍵在於日常養肝,讓肝的氣血充足,自然該發怒會發怒,不該發怒也能斂得住。

日常生活中養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不熬夜。夜裡十一點到三點,一定要躺下睡覺。“人臥則血得歸肝”。躺下後,才有足夠的血液迴流到肝臟,讓肝臟有能力去修復,去解毒(肝是人體重要的解毒器官,大部分的藥物都從肝臟代謝。)。

當然,有的人失眠。可能是肝陰血不足,怎麼辦?索性起來工作?看書?看手機?看電視?其實這些方式更加重了肝陰血的損傷。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肝開竅於目,“久視傷血”,肝又藏血。長時間看東西,眼累了,血也傷了,肝也就沒有血可藏了,肝也就傷了。正確的方法是,即使睡不著,也要先躺下,閉上眼,全身放鬆,大腦放空,這樣既不會耗肝血,還可以養神。然後,再透過其它方法養養肝,自然就好了。

二是適當拉筋。肝負責全身的筋的功能,適當拉筋也是對肝的一個鍛鍊。不管是傳統武術,還是現代的健身,都強調筋的鍛鍊。

我國古代的《易筋經》就是一種重要的拉筋的健身氣功。據傳,有“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發,九年易形”的說法,可見易筋的好處。當然,《易筋經》不單純是拉筋,還有練氣。不會練氣,成就不了金剛不壞之身。拉筋的活動最好是在室外,空氣清新的地方。如果沒有條件,還有一些更簡單的方法,比如,轉動眼睛。肝開竅於目,眼睛順時針轉3、6、9下,再逆時針轉相同次數;也可以使勁握拳抓地。五指用力伸開,再放鬆,腳趾用力抓地,再放鬆,都可以。因為手指、腳趾基本上全是筋。如果沒有條件,還有一些更簡單的方法,比如,轉動眼睛。肝開竅於目,眼睛順時針轉3、6、9下,再逆時針轉相同次數;也可以使勁握拳抓地。五指用力伸開,再放鬆,腳趾用力抓地,再放鬆,都可以。因為手指、腳趾基本上全是筋。

三是吃養肝的食物。

哪些食物養肝呢?主食以全麥這類的穀物為主。菜以韭菜為代表的綠色蔬菜。肉類以雞肉為主。水果的代表是李子。當然,從五色入五臟的角度來看,色偏青的食物都可以入肝。從五味中講,酸味入肝。如果確實有肝病,那就有一定的禁忌了。不同的病,用藥不同,飲食禁忌也不同,一定要問明醫生。

四是少用藥。大部分的藥物都要經過肝臟代謝,排出體外。藥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可能損傷肝臟。除了藥物,食物中如果殘留的藥物或激素類的物質過多,也會傷肝。這也是要保證食品安全,減少農藥化肥殘留的一個主要原因。臨床見過不少早熟的女童,往往都是與飲食有關。

五是調暢情志。儘量保持情緒穩定,少動怒,大怒傷肝。歷史上有傳言說,金兀朮(大元帥)第五次入侵中原的時候,被打敗了,從馬上掉了下來,被牛皋(小將)騎到了脖子上,金兀朮哇哇大叫三聲,死了,牛皋哈哈大笑三聲也死了。這個金兀朮就是直接氣炸了肝,死了。

下期介紹過喜的傷害與調理。

摘自《趣味漫畫醫學三字經》

11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癲癇能吃花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