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組由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可導致血管、腎臟、心臟、眼及神經等組織器官的慢性病變、功能衰退,甚至能夠引起急危重證的發生,如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綜合徵,從而威脅生命。
既然糖尿病會給患者帶來這麼多嚴重的後果,那麼尋求血糖達標的影響因素就非常重要了,這些因素可以總結為以下8個方面:
1.飲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多食慾旺盛,但因胰島素缺乏或功能減退,導致消化吸收的葡萄糖不能有效地轉化為能量,而在血液中蓄積迴圈,引起代謝紊亂,臟器功能受損,因此飲食治療是各種型別糖尿病治療的基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減輕體重。
不推薦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接受極低能量(<800kcal/d)的營養治療;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因為酒精可誘發低血糖的發生。
目前提倡的飲食治療模式是合理膳食,即以穀類食物為主,高膳食纖維攝入、低鹽低糖低脂肪攝入的多樣化膳食模式,合理膳食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20%。
此外Meta分析多個國家研究的43萬人群,發現高畜肉攝入增加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20%,因此,建議控制畜肉攝入量。
2.運動治療:運動鍛鍊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綜合管理中佔重要地位,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減輕體重,提升幸福感,對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級預防效果顯著。
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規律運動8周以上可將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降低0.66%;堅持規律運動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顯著降低,推薦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週至少150min(如每週運動 5d,每次30min)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包括:快走、打太極拳、騎車、乒乓球、羽毛球和Golf,運動專案要與患者的年齡、病情及身體承受能力相適應,並定期評估,適時調整運動計劃。
3.吸菸:
吸菸與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相關,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戒菸有助於改善代謝指標、降低血壓和白蛋白尿。
4.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在飲食和運動不能使血糖達標時應及時採用藥物治療,而藥物治療不當也是血糖忽高忽低的重要原因,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1)藥物選擇不當:目前降血糖藥有10餘種,其發揮作用的機制各不相同,如果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而單獨使用胰島素促泌劑或者胰島素,效果往往不佳;1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島β細胞破壞,必須依賴外源性胰島素治療,僅口服用藥治療是無效的;
(2)藥物劑量不合適:患者使用藥物劑量過小或過大,則會導致降血糖效果不佳或低血糖,對於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除了可能與藥物劑量過小有關以外,也需警惕藥物用量過大導致的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
(3)藥物用法不正確:不同的降糖藥物,其用法也並非完全相同,如果患者不能正確地服用必定會影響治療的效果,比如磺脲類降糖藥應於餐前半小時服用,這樣藥物的作用高峰與餐後血糖高峰同步,從而使降糖效果達到最佳;阿卡波糖的作用機制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要與第一口飯嚼碎同服,空腹服藥沒有效果;而西格列汀、格列齊特為長效製劑,每日僅需服用一次。
5.其他藥物的影響:臨床上影響機體血糖代謝的藥物非常多,常見的有糖皮質激素、速尿、氫氯噻嗪、苯妥英鈉、利血平、阿司匹林、雌激素、異煙肼、三環類抗抑鬱藥等,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儘量避免此類藥物的使用。
6.應激狀態:感染、手術、燒傷、妊娠、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應激事件均可導致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了胰島素的降糖作用,進而引起血糖升高。
7.合併其他疾病: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患者經過規範地生活方式干預及胰島素等藥物治療後血糖仍然控制不佳,此時應考慮存在合併一些胰腺外分泌疾病及內分泌疾病的可能,如胰腺炎、胰腺腫瘤、肢端端肥大症、庫欣綜合徵、嗜絡細胞瘤、甲亢、醛固酮瘤等。
8.其他因素另外,天氣寒冷、情緒波動及睡眠不佳,也會通過增加胰島素拮抗激素的分泌而引起血糖升高。
中國是世界上糖尿病第一大國,平均每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是糖尿病患者,該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殘率和高醫療花費的特徵,因此如何做好糖尿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是目前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