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近日,張文巨集醫生的一句「早上不許吃粥」激起了千層浪。

粥,在中國飲食文化中有崇高的江湖地位。

中國人吃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多年前的五帝時代。《周書》已有“黃帝蒸谷為飯,烹谷為粥”的記載。

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藥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載有西漢名醫淳于意用“火齊粥”治齊王病,謂“粥可實五臟六腑之氣,且能逐熱,一飲汗盡,二飲熱去,三飲病已。”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極力推薦食粥養生,認為能延年益壽,曾作《粥食》詩一首:“ 只將食粥致神仙。”你沒有看錯,是喝粥,不是吃人蔘、靈芝。

清光緒年間,黃雲鵠編寫的《粥譜》中,粥的品種多達247個。

時至今日,以養生著稱的廣東粥俘虜了多少食客多少養生達人。

一碗看似平平無奇的粥,可高雅,可俚俗,可養身,可果腹。粥與中國人的關係,就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

粥=沒營養?

粥文化在中國之所以能延續千年之久,除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很大一部分和粥本身潛藏的價值有很大關係。

《本草綱目》中“粥記”雲:“每日起,食一大碗粥。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 (意思是每日食粥一大碗,空腹時胃較虛,粥極細膩,與腸胃相宜,調理飲食的好辦法。)

在中醫看來,胃氣是健康之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而喝粥之所以能開胃氣,是因為粥中的粥油。

所謂的“粥油”即粥熬好後,冷卻一段時間,便可發現在粥的表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中醫把它叫做米油,俗稱粥油。

民間有“人蔘一斤,不如米油一碗”的俗語。

這不是空談,早在清代趙學敏撰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越醫全丹若雲,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也.

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在他的《隨息居飲食譜》中則認為“米油可代替蔘湯”。

粥油中富含谷維素(可改善睡眠,緩解疲勞),植物甾醇(可減少膽固醇吸收),生育三烯酚、谷甾醇(可降低血脂、抗衰老),煙酸、磷鐵和無機鹽等(可促進新陳代謝)。

人蔘這種名貴藥材並不是尋常人家都能吃的起的,而且人蔘性燥熱,並不是人人都適合服用。

但粥油不同,它是尋常老百姓家必備的食物,其性平,味甘,益氣健脾,滋陰養胃,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歲孩童,人人都可食用。

尤其對於一些幼兒、產婦、或是患有慢性胃腸炎者,喝粥油可助補益元氣、增長體力。

會喝粥的人都知道,一碗粥想要熬出粥油,除了新鮮的米,火候和耐心才是關鍵。

反觀今天的快文化,完全摒棄了時間這道工序,很多粥與其說是粥,不如說是米湯參半的稀飯。

沒有了小火慢熬的粥,自然是出不了粥油的,沒有粥油的粥的確談不上什麼營養。

那麼真正脂稠玉濃的米粥,到底該怎麼熬煮?

1、用山泉水或者礦泉水將大米浸泡半小時,鍋內加水三分之二,大火燒開,倒入米,調中火。

2、米粒在沸水中不斷翻騰,得意地綻成一團團米花,漸漸與水交融在一起,變成一股天然的清香。

3、如果中途要加水,一定要加開水,不能是冷水。

4、前一個半小時讓粥自然沸騰,後半個小時調小火。

5、當粥熬煮至兩小時,也就是變得很粘稠的狀態下關火,這個程度的粥油才是最滋補。

什麼?沒時間文火慢熬?那也可以用電飯煲預約熬粥,熬久一點,也能出來效果。再配上雞蛋、蔬菜,就是完美的早餐。

一碗粥,溫煮中“咕嘟——咕嘟”冒著小泡,趁溫熱喝下,可以加少許海鹽或者岩鹽,可以起到引藥入腎的作用。

中國文化素來以包容著稱,我們容得下質疑,但也經得起考驗。就像,喝粥,可以搭配雞蛋、粗糧;也可以根據身體需求在粥里加不同的藥食同源的食材。

所謂的幸福不過白粥做底錦上添花,好比這碗尋常粥,總能在聲色犬馬中找到一點溫存,以至於不容易在繁華喧囂中走散。

我在山居做禪養。順應自然,順應四季,天人合一,吃好飯,睡好覺,適量運動,健康生活。​​​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信陽健康# 水果出現小部分爛掉還可以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