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法曰:疏肝理氣。如肝氣自鬱於本經,兩脅氣脹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鬱金,蘇梗,青皮,橘葉之屬。兼寒,加吳萸;兼熱,加丹皮、山梔;兼痰,加半夏、茯苓。
肝氣自鬱於本經,
兩脅氣脹或疼痛,
疏肝理氣香附鬱,
蘇梗青皮橘葉屬,
兼寒吳萸熱丹梔,
兼痰半夏與茯苓。
2.一法曰:疏肝通絡,如疏肝不應,營氣痺窒,絡脈瘀阻,宜兼通血絡,如旋覆、新絳、歸須、桃仁、澤蘭葉等。
疏肝不應宜通絡,
營氣窒痺辛潤行,
絡脈瘀阻歸須桃,
旋覆澤蘭新絳增。
3.一法曰:柔肝。如肝氣脹甚,疏之更甚者,當柔肝,當歸、杞子、柏子仁、牛膝。兼熱,加天冬、生地;兼寒,加蓯蓉、肉桂。
肝氣脹而疏更甚,
歸杞膝柏柔肝任,
兼寒肉桂與蓯蓉,
兼熱天冬生地從。
4.一法曰:緩肝。如肝氣甚而中氣虛者,當緩肝,炙甘草、白芍、大棗、橘餅、淮小麥。
緩肝之急經方好,
白芍橘餅甘麥棗,
肝氣甚而中氣虛,
此方變化無窮奧。
5.一法曰:培土洩木。肝氣乘脾,脘腹脹痛,六君子東加吳茱萸、白芍藥、木香。即培土洩木之法也。溫中疏木也。黃玉楸慣用此法。
培土洩木用六君,
吳萸白芍木香臨,
脘腹脹痛肝乘脾,
溫中疏木法意深。
6.一法曰:洩肝和胃。肝氣乘胃,即肝木乘土 脘痛嘔酸,二陳加左金丸,或白蔻、金鈴子。即洩肝和胃之法也。
脘痛嘔酸肝乘胃,
洩肝和胃法亦貴,
二陳湯和左金丸,
金鈴白蔻隨機兌。
7.一法曰:洩肝。如肝氣上衝於心,熱厥心痛,宜洩肝,金鈴、延胡、吳萸、川連。兼寒,去川連,加椒、桂;寒熱俱有者,仍入川連,或再加白芍。蓋苦、辛、酸三者,為洩肝之主法也。
洩肝肝氣上衝心,
熱厥心痛用左金,
金鈴子散寒椒桂,
寒熱俱有連芍尋。
洩肝主法苦辛酸,
三者錯綜隨證斟。
8.一法曰:抑肝。肝氣上衝與肺,猝得脅痛,暴上氣而喘,宜抑肝,如吳萸汁炒桑皮、蘇梗、杏仁、橘紅之屬。
肝氣衝肺抑肝立,
猝得脅痛暴上氣,
喘主吳萸炒桑皮,
蘇梗杏仁橘紅宜。
9.一法曰:熄風和陽。如肝風初起,頭目昏眩,用熄風和陽法,羚羊、丹皮、甘菊、鉤鉤、決明、白蒺藜。即涼肝是也。
肝風初起頭目眩,
熄風和陽即涼肝,
羚羊鉤藤白蒺藜,
決明甘菊丹皮贊。
10.一法曰:熄風潛陽。如熄風和陽不效,當以熄風潛陽,如牡蠣、生地、女貞子、玄蔘、白芍、菊花、阿膠。即滋肝是也。
熄風和陽而不效,
潛陽便將滋肝招,
牡蠣生地女貞子,
菊花玄蔘膠白芍。
11.一法曰:培土寧風。肝風上擬,中虛納少,宜滋陽明,洩厥陰,如人蔘、甘草、麥冬、白芍、甘菊、玉竹。及培土寧風法,亦即緩肝法也。
培土寧風緩肝遵,
宜滋陽明洩厥陰,
中虛納少肝風逆,
玉竹芍草麥菊參。
12.一法曰:養肝。如肝風走於四肢,經絡牽掣或麻者,宜養血熄風,生地、歸身、杞子、牛膝、天麻、制首烏、三角胡麻。即養肝也。
養血熄風養肝法,
肝風旁走四肢誇,
經絡牽掣或麻者,
地歸杞膝首蔚麻。
13.一法曰:暖土以禦寒風,如《金匱》近效白朮附子湯,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是暖土以禦寒風之法。此非治肝,實補中也。
暖土以禦寒風方,
近效白朮附子湯,
風虛頭重眩苦極,
不知食味服之康。
14.一法曰:清肝。如羚羊、丹皮、黑梔、黃芩、竹葉、連翹、夏枯草。
肝火遊行於三焦,
上下內外無不到,
清肝羚羊丹梔芩,
竹葉連翹夏枯草。
15.一法曰:瀉肝。如龍膽瀉肝湯、瀉青丸、當歸龍薈丸之類。
瀉肝龍膽瀉肝湯,
當歸龍薈瀉青丸。
16.一法曰:清金制木。肝火上炎,清之不已,當制肝,乃清金以制木火之亢逆也,如沙蔘、麥冬、石斛、枇杷葉、天冬、玉竹、石決明。
清之不已肝火炎,
清金制木即制肝,
沙蔘石斛天麥冬,
玉竹杷葉石決全。
17.一法曰:瀉子。如肝火實者,兼瀉心,如甘草、黃連。乃“實則瀉其子”也。
肝火實者兼瀉心,
瀉子甘草黃連存。
18.一法曰:補母。如水虧而肝火盛,清之不應,當益腎水,乃“虛則補母”之法,如六味丸、大補陰丸之類。亦乙癸同源之義也。
腎水虧而肝火盛,
清之不應補母用,
乙癸同源益腎水,
大補陰與六味呈。
19.一法曰:化肝。景嶽治鬱怒傷肝,氣逆動火,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用青皮、陳皮、丹皮、山梔、芍藥、澤瀉、貝母,方名化肝煎。是清化肝經之鬱火也。
鬱怒傷肝用化肝,
氣逆動火生熱煩,
青陳丹梔芍澤貝,
脅痛脹滿動血嘗。
20.一法曰:溫肝。如肝有寒,嘔酸上氣,宜溫肝,肉桂、吳萸、蜀椒。如兼中虛胃寒,加人蔘、乾薑,即大建中湯法也。
嘔酸上氣肝有寒,
肉桂萸椒謂溫肝,
中虛胃寒加參姜,
大建中法尤為善。
21.一法曰:補肝。如制首烏、菟絲子、杞子、棗仁、萸肉、脂麻、沙苑蒺藜。
補肝沙苑菟絲杞,
脂麻棗仁萸首烏。
22.一法曰:鎮肝。如石決明、牡蠣、龍骨、龍齒、金箔、青鉛、代赭石、磁石之類。
鎮肝金箔赭磁牡,
青鉛石決龍齒骨。
23.一法曰:斂肝。如烏梅、白芍、木瓜。此三法,無論肝氣、肝風、肝火,相其機宜,皆可用之。
斂肝烏梅木瓜芍,
肝氣風火相機入。
24.一法曰:平肝。金鈴、蒺藜、鉤鉤、橘葉
平肝蒺鈴橘葉鉤。
25.一法曰:散肝。“木鬱則達之”,逍遙散是也。“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即散肝是也。
散肝達鬱逍遙優。
26.一法曰:搜肝。外此有搜風一法。凡人必先有內風而後外風,亦有外風引動內風者,故肝風門中,每多夾雜,則搜風之藥,亦當引用也,如天麻、羌活、獨活、薄荷、蔓荊子、防風、荊芥、殭蠶、蠶蛻、白附子。
外風引動內風病,
搜肝便有搜風用,
二活蔓荊薄天麻,
蟬蛻白附防荊蠶。
27.一法曰:補肝陰。地黃、白芍、烏梅。
肝陰地黃芍烏梅
28.一法曰:補肝陽。肉桂、川椒、蓯蓉。
肝陽肉桂椒蓯蓉。
29.一法曰:補肝血。當歸、川斷、牛膝、川芎。
肝血歸芎膝斷匯。
30.一法曰:補肝氣。天麻、白朮、菊花、生薑、細辛、杜仲、羊肝。
肝氣天麻術辛菊,
生薑杜仲羊肝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