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治療疾病時需長期服用非甾體藥物,久而久之難免會造成胃損傷,因此,患者一定要多多關注腸胃功能,日常飲食中也要將養胃的概念牢記於心。

哪些情況會造成胃損傷?

1.趁熱吃

中國人習慣趁熱吃,長此以往,食道和胃黏膜都會發生慢性損傷,引發癌變。此外,燒烤、火鍋等過燙食物也容易誘發消化道病變。

2.狼吞虎嚥

食物進入胃內,經儲納、研磨、消化,將食物變成乳糜狀,才能排入腸內。如果咀嚼不細、狼吞虎嚥,食物粗糙,就會增加胃的負擔,延長停留時間,可致胃粘膜損傷。

3.晚餐過飽

有些人往往把一天的食物營養集中在晚餐上,或者喜歡吃夜宵或睡前吃點東西,這樣做,不僅造成睡眠不實,易導致肥胖,還可因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分泌過多而誘發潰瘍形成。

4.濫用藥物

生活中,有些患者一疼痛就吃止痛藥、消炎藥,不疼就不吃,甚至不注意用藥的時間和劑量,導致這些藥物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和潰瘍。因此,患者切不可自行用藥,也不要擅自停藥、換藥、增減藥量,應及時諮詢相關醫生,遵醫囑服用藥物。

5.酗酒嗜煙

酒精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黏膜被長期反覆刺激,不斷經歷損傷、修復、再損傷的過程,就會導致慢性炎症。吸菸可促使胃粘膜血管收縮,減少胃粘膜的前列腺素合成,這是一種粘膜保護因子。吸菸還能刺激胃酸和蛋白酶的分泌,加重對粘膜的破壞。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該如何養胃護胃呢?

1.健康的飲食習慣

有規律地進餐,要做到每日3餐定時定量,避免過飢或過飽。宜吃新鮮蔬菜、水果、食物,不吃過期變質的食物,宜清淡的素食,既易於消化吸收,又利於胃病的恢復。不宜過食生冷及熱燙的食物,這類食物對食管和胃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消化道損傷。

2.兩餐間隔4~6小時

兩餐間隔時間太長會讓人產生飢餓感,胃部分泌胃酸,卻沒有食物可以消化,胃酸就會對胃黏膜產生影響。間隔時間過短,消化器官得不到訊息,超負荷工作也會讓胃不舒服。

3.細嚼慢嚥,吃七分飽

吃飯時不要囫圇吞棗地吞嚥,要細嚼慢嚥,這樣可減輕胃腸負擔。充分咀嚼時,唾液腺可分泌大量唾液,不僅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還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七分飽沒有明確的標準,可以透過日常飲食中的感覺來判斷。如果胃部還沒滿,但食慾沒有剛吃飯時那麼好,介於可吃可不吃之間即是七分飽。

4.剛吃完飯不喝茶

飯後不宜立即飲茶,會影響消化。茶中的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成分會混合,產生不利於消化的物質,增加胃的負擔。

5.飯後慢走半小時

飯後不宜馬上坐下或躺著,容易讓胃酸逆流到食道。正確的做法是,飯後先站一會,若有飽脹感,在腹部順時針按摩10~20圈,如無飽腹感,可散步30分鐘。需注意的是,飯後不宜劇烈運動,那樣也會給胃部帶來不好的影響。

6.多吃養胃食物

養胃的食物有南瓜、小米、山藥、蔬菜等,建議魚、肉類宜煮軟食用。不宜吃油炸、半熟及堅硬的食物,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還會加重胃腸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

溫馨提醒:

在面對疾病的過程中,患者不僅要根據自身病情情況積極配合醫生接受合理正規的治療方法,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這樣才能讓自己能更好地與疾病抗爭,早日恢復健康!

4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這5類體質的女性最容易月經不調,5個小建議幫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