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經過了穀雨節氣——春天最後的一個節氣。春夏之交,強對流天氣頻發,氣溫時而炎熱如夏,時而又迴歸“倒春寒”。忽冷忽熱的天氣之下,寶媽們應該如何更好讓孩子安度這個天氣多變的時期呢?
春夏養陽,順應四時《黃帝內經》有云“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也就是說,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的根本。
養生講求“天人相應”,也就是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們必須順應自然界四時陰陽的變化,及時調整自身陰陽以保證身體與外界和諧共處,從而才能達到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目的。
有道之人養生,要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應大自然的變化,才是養生的根本規律。
此外,中醫認為,春、夏、秋、冬四時對應人體肝、心、肺、腎四髒。肝屬木, 具有生長髮散的特性。春季為肝所主之時令, 所以應該條達肝氣, 使陽氣升發;心屬火, 火為陽, 夏季應該助長陽氣。
陽氣足了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首先,陽氣對於人體來說,就是維持生命活動的一種能量。古人認為,外向的、溫熱的、向上的、興奮的都屬於陽;靜止的、寒涼的、下降、抑制的都屬於陰。陽氣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溫煦機體,所以陽氣足的孩子,抵禦外邪的能力也強,不會輕易被外邪入侵。
其次,陽氣有助長的作用,春季本就是一個生長的季節,陽氣充足的孩子氣血要更為旺盛,那麼生長的就會更好;在經歷了春季陽氣升發後,夏季繼續助長陽氣,成為一年中最為強盛之時,有利於培養孩子強健的體質。
第三,陽氣有助冬病夏治。冬季寒邪較盛,一些氣虛、陽虛的孩子在冬天受到寒邪侵襲之後可能會留下病根,春夏陽氣在外,是“冬病夏治”最佳的時候。
日常生活中如何養陽?
很多人把養陽理解成補充陽氣,其實這是錯誤的。中醫講求陰陽平衡,不加辨證而一味的補陽很明顯是錯誤的。“陽”可以是補,也可以是抑。
對於陽虛、氣虛的孩子,有體質差,容易生病,怕冷,手腳冰冷,面色、脣甲色淡,胃口不好,精神不振,大便軟爛,舌淡胖而淡這些表現的,在春夏應該補陽。利用自然環境的陽氣帶動身體內的陽氣生長,從而改善陽虛和氣虛的體質。
對於陽亢、陰虛的孩子,有手足心熱,經常午後潮熱、盜汗、口燥咽乾、煩躁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這些表現的孩子,在外環境偏陽的時候應該多滋陰。
對於體質沒有太大陰陽偏頗的孩子,春夏季要把補陽和滋陰結合起來,避免其中一方太強,當然,也可以根據節氣著手,以健脾疏肝為主進行調理。
食療+推拿,有助養陽
日常在門診中,很多寶媽會問我給孩子吃什麼可以增強體質?像現在春夏季節,應該給孩子吃一些溫陽的食物,日常的幾樣平常之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那就是蔥、姜、香菜、蒜。
它們都溫熱助陽之物,在寶寶的輔食裡新增一些,就可以起到養陽的效果。如果寶寶不喜歡直接食用,可以用於新增到菜餚烹調之中,或是做成餛飩、餃子,寶寶自然就會喜歡吃。
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上述不同的體質採用推拿的方法,幫助孩子增長陽氣,提升體質。
推薦手法:
1、陽虛質:補脾經、補肺經、推三關、工字擦、上捏脊為主
2、陰虛質:補腎經、水底撈明月、掐揉二馬、下捏脊為主
3、平和質:捏脊上6下6或上3下3、調五經、關節被動活動
溫馨提示
1、脾經、肺經、腎經、三關、二馬等穴位,操作次數一般是100-300次,1歲的孩子100次左右,3歲的孩子300次左右,再大些的孩子操作500次左右;
2、水底撈明月一般操作20-50遍,1歲的孩子20遍,3歲的孩子50遍,再大些的孩子可以操作100遍;
3、工字擦操作透熱即可,一般10-30秒即可透熱,工字擦時請一定要加介質喲;
4、捏脊一般是3行或6行;調五經一般是做3-5遍;關節被動活動一般是每個關節兩個八拍;
5、關節被動活動為揺四肢關節,上肢揺肩關節,屈伸肘關節,揺腕關節;下肢揺髖關節,屈伸膝關節,揺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