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
心臟是每個人心裡的一所小房子
日積月累的使用必然會導致各種小問題
面對多種檢查手段
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為大家解讀一下
求醫時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檢查專案
到底有何作用
01常規心電圖
檢查目的:最便捷的無創檢查,記錄心臟電生理活動。常用於判斷各種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以及各種繼發性心肌、心腔改變等疾病。相當於直接檢查房子的電路系統是否紊亂,間接檢查房子的水管是否通暢。
由於很多疾病患者不能主動察覺,因此無論有無症狀,都應該將其作為常規體檢專案。
02動態心電圖
檢查目的:連續記錄患者24小時內的全部心電圖,避免單次心電圖錯過發病時機而貽誤病情。另外,可避免患者在院內情緒緊張導致的持續心動過速,影響醫生的準確判斷。檢查期間保持正常生活狀態。
檢查方法:動態心電圖是在病人的胸前貼上多個電極片,然後接在一個小盒子上,佩戴24小時,實時記錄活動和睡眠時的心臟活動。
動態心電圖適用人群:
1.各類心臟不適症狀的評價,包括:心慌氣短、胸悶胸痛、憋氣乏力等;
2.心律失常;
3.心肌缺血的診斷和評價,尤其是無症狀心肌缺血;
4.藥物治療後評價;
5.起搏器手術評估和監測。
03負荷心電圖
平板運動試驗
踏車試驗
患者貼好電極片,一邊運動一邊做心電圖,評價心臟在負荷狀態下有沒有缺血。分析患者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後的心電圖變化。
需要注意:負荷試驗會誘發心肌缺血,因此不適用於病情較重的患者。
04彩色多普勒超聲、核磁檢查
檢查目的:觀察心臟的大小、大血管、心肌、心臟射血功能、心臟瓣膜情況、心腔內血栓、腫瘤、有無先心病等。相當於檢視房子的面積、牆壁和管道有沒有破損、漏水、室內門開關情況、室內有沒有不速之客。
圖片一
圖片二
圖片三
05冠狀動脈造影
檢查目的:雖然是有創檢查,但它是確診心臟供血情況的“金標準”。透過介入技術,從患者的股動脈或橈動脈到冠狀動脈建立通路,並注入造影劑,使心臟冠狀動脈的主要分支顯影,從而定性定量評價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等狹窄情況並且同時可行支架治療。
06心臟放射性核素顯像
檢查目的:將放射性核素注入心血管內,觀察這些核素在心血管上積聚的多少及缺失,以及數量變化來判斷心臟疾病。
檢查方法:分為灌注顯像和心室造影術,分別用於顯示心肌和評價心室功能和心室壁運動。核素心肌顯像反映的正是心肌血流灌注狀況。以造影為標準,一些冠脈造影正常的患者,核素心肌顯像異常,可能是微血管病變或內皮功能異常所致,其預後和心臟事件風險明顯高於兩者都正常的人群。
透過上述介紹
相信大家應該明白了這些
看似雷同的檢查
實際上各司其職
不能相互替代
透過醫生的判斷和輔助檢查手段
我們可以及早發現自己的“心事”
去除隱患
保護好我們胸腔裡的“小房子”
相關連結
市中研附院功能檢查科
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擁有醫師12名,碩士生導師1名,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4名,醫師5名。科室以服務患者為宗旨,不斷提升影像技術水平,促進功能檢查的精準度與科學化發展,為中西醫結合影像學發展打下基礎。現完成天津市科委基金1項、主持完成天津市衛生局重點基金1項、參與完成國家中醫藥科研專項基金1項,天津市衛生局基金3項及天津市衛生局新技術引進及填補空白3項、發表超聲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30餘篇、專業期刊論文10餘篇。
目前科室開展近50餘種檢查專案,特別是:
1.應用高階心臟彩超斑點追蹤技術(STI)、組織運動瓣環位移(TMAD)及實時心臟三維技術檢測心功能,對於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塞、腎病等患者無創準確評估心功能提供了新方法;
2.應用頸部血管超聲IMT(內中膜自動檢測技術)檢測頸動脈易損斑塊和經顱多普勒腦卒中篩查及早期預防有重要診斷價值;
3.應用超聲彈性成像剪下波技術對肝臟、甲狀腺、乳腺早期腫瘤及轉移癌的特徵確定佔位病變的性質,減少需要穿刺、開腹而進行明確診斷,確定肝纖維化的病理階段的無創手段;
4.高頻/甚高頻面板彩超系統可進行包括面板腫瘤、銀屑病、硬皮病、脂肪團等的活體實時定量監測,無需病理切片,即可精準獲取皮下資訊,也可用於多種醫美術後效果的精準評估;
5.三維超聲輸卵管造影成像,透過子宮注入超聲造影劑實時觀察輸卵管是否通暢、積水等情況;
6.子宮三維成像,觀察子宮畸形,宮腔病變,卵巢儲備功能、卵巢體積自動測量、卵巢腫瘤三維能量;
7.肌骨超聲檢查包括肩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軟組織損傷等疾病的診斷。
功能科供稿
校對:雷春香
責編:陸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