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羅,今天給大家帶來以下內容:
1、什麼是虛不受補
2、這些情況下進補沒有用
3、不受補的幾類人群
進補也要分時節:冬季氣候寒冷,主封藏,對能量的消耗和需求較多。此時進補,營養物質比較易於吸收蘊蓄。因此,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在中國的好多地區也都有冬令進補的習慣
中醫中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叫做虛不受補,他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身體是非常虛弱的,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它健康,不可以給他吃非常多很營養的東西,尤其是一些具有滋補性的,食物,吃多了這些東西可能會對這個人的健康沒有好處,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虛不受補” 就是進補不當補品,顧名思義,是滋補身體的食品或藥品。適當服用滋補品,能使機體增強抗病能力,少生疾病;使患病之人儘快恢復健康。故有些人把服用補品看作是對健康的投資。
這些情況下進補沒有用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是導致“虛不受補”的主要原因。由於胃的消化與脾的運化功能差,而補品又多為滋膩之品,所以在服用後,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腸負擔,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
補不對證
服用補品一定要辨證,首先應了解自己是什麼體質,然後才能對證選擇相應的補品。否則,盲目進補,補不對證,自然難收應有之效。
對策 進補之前,最好先向有經驗的中醫師諮詢,明確自己的體質是陰虛、陽虛,還是氣虛、血虛。對自己的體質有了清楚認識,進補就有了明確目標。如平日感到乏力、氣短者為氣虛,可服人蔘、黨蔘、黃芪、白朮、大棗等;若表現為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量少者則為血虛,宜服當歸、熟地、阿膠、首烏、龍眼肉等;若有全身功能衰退。
劑量欠妥
進補一定要根據人的體質、年齡等具體情況掌握補品的劑量,劑量過小,難以奏效,而劑量過大,又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特別是對脾胃虛弱之人,更應嚴格掌握劑量。
對策 對年老體弱的慢性病患者,只能“平補”、“緩補”,平調陰陽,流暢氣血,而不可“驟補”、“峻補”,急於求成。最好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到最佳劑量。而且藥物宜選藥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之品。凡過寒過燥、大辛大熱之劑,對老年人都是不適宜的。
濫補過補
服用補品一定要適度,如超過這個度,就可能引起身體不適。如人蔘能大補元氣,是補品中之上品,但若服用不當,或長期服用,則會引起“濫用人蔘綜合徵”,出現興奮、失眠、食慾不振、血壓升高等症狀。
對策 進補一定要做到適可而止。進補也要和有病吃藥一樣,身體好了就不必再吃了。小兒、青少年正處在成長髮育時期,身體虛弱應以調理脾胃為主,不宜盲目進補。否則,進補不當,不但易導致消化吸收不良,還容易造成性早熟等弊病,所以應特別慎重。
體有實邪
體有實邪時進補,會導致“閉門留寇”、“留邪致變”之隱患。如屬陰虛火旺體質,卻用鹿茸之類進補,就如同火上澆油;有感冒發熱、食積腹脹表現者進補,則是助紂為虐;有氣滯、血淤、痰濁等實證表現者進補,則更是有害無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虛不受補的情況出現,很多人都是覺得好東西一定要多吃一些,在這樣的情況下,吃多了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負擔,還有一些就是濫補過補的情況,比如說人生,大家都知道,人蔘對補氣很有幫助,但是吃多了人生之後,還會出現,精神興奮,失眠,食慾不振的情況。
不受補的幾類人群體弱之人不受補
因為體虛之人身體各種機能常常偏弱,胃腸的代謝能力也比較差,服用補益藥稍多即不耐受。加之人們所用的滋補品,大多性質滋膩,偏於溫熱,不易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出現胸悶、胃堵、頭暈、心悸、上火等現象。
針對此類人群,我們在進補時一定要注意和緩,不宜猛補、大補。所選品種和用量也要以溫和、易消化、作用緩慢為主等。
體弱之人多是先天之本腎虛,後天之本脾虛,尤其是後天之本更為突出
先天不足之人,後天可以補充;如後天之本脾胃虛弱,那麼後天補充先天的機會就會大打折扣。況且,如果脾胃虛弱,進食、進補之後,就比較容易出現中焦堵塞現象。中焦樞紐不通,上下左右氣機均會受阻,虛不受補就很容易發生了。因此,脾胃虛弱之人,無論食補,還是藥補,都是要和緩進行的。
有些病人就診時,前面的醫生開的滋膩礙胃的藥,導致脾胃虛弱,脾胃閉塞,運化不開,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一些健脾藥,芳香化溼行氣,使養陰而不礙胃。如山楂、陳皮、蒼朮、厚朴等等。
痰溼阻滯之人不受補
脾為生痰之源,痰溼之人體內痰濁較重,阻礙氣機,耗傷陽氣,也很容易出現虛的情況。這時候如果不先清理痰濁鬱滯,單純地應用滋補品,就會加重體內的積滯,不會起到太好的作用,反而會越補越不舒服。常看到有的患者用了很大量的人蔘、黃芪,卻感覺更加乏力。再看看舌象,只見舌苔厚膩,這樣繼續補下去就可能造成不良後果,使原有病變加重等。
針對此類人,我們一定要先清除體內痰濁,而後再談滋補。簡而言之,就是用健脾消食藥的同時,配合化溼祛痰濁的產品。
陰虛之人不受補
陰虛的人,由於體內陰精缺少,相對來說陽氣就顯得偏多。中醫認為,陽屬熱。加之人們通常所說的補,又多是指溫補的方法,所用的藥也常常是溫性的藥。所以,針對陰虛陽盛之人,如果稍微用點補藥或溫補的藥,就比較容易上火。
此時,我們最好是在滋陰的同時,能夠新增一定的助陽、溫陽藥,再適當的進行清熱。因為滋陰藥增加了物質;溫陽藥是為了促進物質的運化吸收,加強能量代謝;清熱藥是為了促進代謝產物的排出,避免積滯化熱而上火。
肝鬱之人不受補
1)心肝火旺
肝鬱之人虛不受補的情況較為多見。肝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志不舒、情緒不暢。中醫認為肝主情志,主疏洩。如果肝失疏洩,就會出現肝鬱氣滯,表現為情志抑鬱、心煩易怒等。同時由於心主神志,情緒也常與心有關,故心火與肝火常常互相影響,以致出現心肝火旺等表現。
這些人由於體內蘊藏著鬱火,所以稍用滋補品就會使得鬱火燃燒,而出現上火、鬱熱加重等虛不受補的情況。此時,我們需要先清瀉體內鬱熱之後再行補。也就是再服用滋補藥之前,需要先服用一些疏肝清熱、瀉火解毒、利尿通便的藥物,為藥物的吸收代謝掃清障礙,這樣才能補有所得,發揮滋補藥的效果。
2)肝脾不和
在中醫五行歸屬中,肝屬木,脾屬土,肝木乘脾,肝脾不和,表現為急躁易怒,易發脾氣等症狀。中醫認為,肝主疏洩,肝對氣機的升發,也影響到脾胃的運化。
中醫有這樣一句話叫“肝不升,脾不降”。人體臟腑功能都有一個功能趨向,肝是以升發調達為暢的。肝氣不升,就會表現為抑鬱、悶悶不樂、善太息等症狀。脾胃是以順降為順的,這裡特別指胃腸道的功能,不能順降就出現嘔吐、呃逆等症狀。此時,我們應該先疏肝和胃,疏通氣機,再服用滋補藥。
瘀血內阻不受補
瘀血阻滯之人也容易虛不受補。瘀血日久,血中鬱熱日深,如果進補,有人就會有出血的情況。如果出血在小血管,如牙齒、面板尚無大礙,但若發生在腎血管、腦血管等大血管,出現尿血、腦出血等問題就嚴重了。尤其是老年人,若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血管功能本身比較薄弱,也最容易出現類似問題。
這些人平時的用藥,應注意疏通血管、改善血管機能,包括中藥或西藥。如果需要用中藥補劑,一定要同時加用疏通氣血的藥物,方可達到好的效果。此外,婦女氣血瘀滯、瘀血內阻時,常會出現為面色暗黃、顏面色斑、月經不調、痛經、崩漏下血、舌苔有瘀斑等症狀。此時,我們在服用滋補藥之前,應該先疏通血管,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及中成藥。這樣才能是加強滋補藥的效果,避免因滋補所致淤堵加重的情況。
所以補身體不能胡亂一通的亂補,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明白自己是陰虛還是陽虛,然後對症下藥。補身體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夠補的太猛了,要慢慢的來。俗話說:“心急吃不了臭豆腐”,太心急了,不僅不能夠吃到豆腐,還有可能燙傷自己的嘴。
在補身體的時候最重要的調理自己的脾胃,調理脾胃最主要的是去除體內的溼氣。去除溼氣常見的辦法有泡腳,泡腳水的水溫應該注意好,泡腳的水裡還可以放入花椒,這樣去溼的效果就更好了。
【想免費學習中醫,或諮詢健康問題,私信回覆:中醫,即可諮詢。】【您的諮詢與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援,讓我們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