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基本資訊
張某,男, 43 歲
初診時間:2018年3月
主訴:體檢發現肝佔位兩週
既往史:既往無“肝炎”史。
家族史:父親患“肝癌”,已過世。
外院體檢B超發現肝多發實性佔位;CT 考慮肝轉移瘤;右側腎上腺佔位,轉移待排
腸鏡示:乙狀結腸癌伴結腸多發息肉;
查體無陽性發現。
腫瘤標誌物:CEA 789ng/ml,CA199 480U/ml,AFP 2.96ng/ml。
分子檢測:
MLH1(+),MSH2(+),MSH6(+),PMS2(+);複測MSI :MSS
KRAS、NRAS野生型;
BRAF 未見突變;
HER-2擴增陰性;
TMB 11.25/Mb。
ECOG評分:0級;KPS評分:100分;
MR-T2
診斷
直乙交界癌伴肝轉移cT3NxM1,IV期;
右側腎上腺轉移待排;
MSS,RAS、BRAF野生型;
初步評估
疾病狀態:寡轉移 or 廣泛轉移。
治療目標
NED or 姑息治療;
原發灶切除?
化療方案?
第一次MDT會診
2018年3月
評估:肝轉移不可切除、非寡轉移
肝轉移灶數目多(19個)
肝外轉移:右腎上腺可疑轉移
原發灶無症狀→暫不切除原發灶
治療策略:姑息治療,C225+FOLFOX6
4程化療後
股息治療後評價
毒副反應:耐受良好,1°皮疹
化療後肝轉移明顯縮小、減少
CEA 789→69.79ng/ml,CA199 480→33.4U/ml
是否區域性治療?
第二次MDT會診
2018年5月
評估:療效PR
肝轉移灶化療後部分消失(可見病灶7個),可NED,但初始數目多
肝外轉移:右腎上腺佔位化療後縮小,考慮轉移;
原發灶無症狀→暫不需切除原發灶
意見彙總:原轉移瘤廣泛,且存在肝外轉移,區域性治療獲益暫不確定。建議繼續化療,觀察肝臟病灶變化,如能持續緩解再考慮區域性治療。
治療策略:繼續C225+FOLFOX6化療
10程化療後
轉化治療後再評估
毒副反應:耐受良好,1°皮疹,1°神經毒性,1°骨髓抑制
化療後肝轉移繼續縮小、減少(可見病灶3個)
CEA 69.79→2.58ng/ml,CA199 33.4→7.64U/ml
是否手術介入?
第三次MDT會診
2018年8月
意見:建議區域性治療,告知復發風險高
持續緩解,肝轉移灶3個,可NED
右腎上腺轉移瘤持續緩解,可NED
分期處理原發灶及轉移瘤:創傷大
轉移瘤區域性治療考慮創傷小的手段,儘量不中斷全身治療(繼續縮小?)
肝轉移瘤消融+SBRT
右腎上腺SBRT
原發灶手術
2018-8-15行腹腔鏡DIXON術
術後病理:
中分化管狀腺癌,侵犯固有肌層(pT2),脈管內癌栓:- 神經束侵犯:-,腫瘤治療反應:2(輕度反應),淋巴結轉移情況:轉移數/淋巴結總數(0/6)。
免疫組化:MLH1(+),PMS2(+),MSH2(+),MSH6(+),BRAF-V600E(-),HER 2(0),Ki67(約40%+)。
術後診斷乙狀結腸癌肝、右側腎上腺轉移ypT2N0,cM1b,IVB期;
術後繼續C225+FOLFOX6化療3程
13程化療後
區域性治療
2018-10-17 行“肝腫瘤微波消融術”;
2018-11-05 至 2018-11-16 行肝I段轉移瘤、右腎上腺放療(GTV1 57Gy/6F,GTV2,45Gy/6F);
維持治療
2018年11月至今,希羅達維持治療,NED。
2019年6月複查
2019年6月複查
肝臟治療後改變,未見腫瘤活性;
右腎上腺增粗;
吻合口未見異常;
腫瘤標誌物變化情況
總治療經過
透過MDT診療患者到底可以獲得什麼?
MDT(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多學科團隊協作)這一概念正式推廣最早在英國,英國衛生部也曾對多學科MDT給出明確的定義“來自不同學科的醫護人員,無論是在指定時間和指定地點,或者用遠端影片或電話會議模式,對特定的病人進行病情分析討論,每位學科的專家都能充分地對病人的診斷和治療決策提出獨立的意見。”
實際上,並不是幾個醫生聚一起就是多學科會診,湊夠人數就算MDT會診了,MDT會診是針對一種疾病,以NCCN/ESMO等指南為指導,由腫瘤內科、外科、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等多個學科專家組成的團隊,在同一時間地點的聚集下,為患者分析討論最後得出一份具有每個科室專家意見而整合出的個性化規範診療方案,這才算得上一次有效的MDT。
很多研究已經證實,透過MDT診療能提升腫瘤患者的生存,改善患者的預後,提高生存質量。並且透過MDT會診會有更多的機會被納入臨床研究招募物件,獲得最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哪些患者適合做MDT會診?
診斷未明患者的處理
術前新輔助治療的選擇
術後輔助治療或姑息治療的選擇
轉化治療的實施(方案、切除性、手術時機)
臨床研究的入組及隨訪
新治療手段的應用
特殊病例彙報
VIP病人會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