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今年羊城的春天氣候十分宜人,溫度大都在15℃-25℃徘徊,陽光明媚,很適合人們外出遊玩、小聚,但醫院門急診裡的病人卻爆棚。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治未病中心黃漢超主任中醫師表示,病人主要表現為胃腸炎、胃脘痛、風寒夾溼型感冒等,症狀主要有腹痛、頭痛、惡寒、納差惡心、骨關節痠痛等,再細問病因,很多都和聚會過食、飲食過雜或減衣過快受寒有關。

聚會增多,腸胃不適

不少人會有疑惑,這麼好的天氣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胃腸炎或胃腸型感冒患者呢?

中醫認為,春天無論是暖春還是寒春,風邪都是最重要的時令病邪。尤其是不及時添衣或者減衣過快、光腳走路等不好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就會感受風邪。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曉潔指出, “風為百病之長”,風邪侵入人體,不僅容易出現頭痛、惡寒、噴嚏流涕等感冒症狀,更易擾動體內原有的溼氣、血瘀等病邪。暖春時節,木氣升發旺盛,木氣本身容易剋制脾土,加之飲食不慎等因素,特別容易令胃腸氣機升降失常,因此細觀時令感冒,很易夾雜有胃痛、頭痛、噁心納差等胃腸症狀。

專家表示,暖春要過得好,不僅要注意預防外界的風邪,更加要注重脾胃的養生,不僅有助治療時令的胃腸症狀,更有利於預防夏季的時令病,因為《黃帝內經》有云“春傷於風,夏生飧洩”。

過早脫衣,容易感受風邪

針對脾胃以及風、溼這兩個致病因素,兩位專家特別推薦用以下幾味常見的中藥材進行調理。

山藥

山藥又稱淮山,是著名的“四大懷藥”之一。味甘性平,能平補肺脾腎三髒的不足。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山藥富含粘多糖、黏蛋白等物質,對修復受損呼吸道上皮、消化道上皮細胞很有幫助,而且安全無毒,所以無論寒熱虛實體質,均可使用山藥進行調補,特別是虛不受補、容易上火的人士,更適宜用山藥進行調理。

山藥可進行調補,健脾化溼

山藥薏米陳皮燜排骨

材料:鮮山藥100克,陳皮10克,排骨250克,薏米50克,生薑5片。

做法:薏米浸泡2小時左右備用,排骨先用生粉、醬油拌勻調味。山藥切成片,下鍋前在涼水中浸泡以免發黑變色。燒鍋下油,放入排骨爆炒後加水及陳皮,煮開後放入薏米、山藥一同燜煮30分鐘左右,下鹽調味即可上碟。

功效:扶中益氣,健脾化溼。該食療方對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過敏性鼻炎以及慢支肺氣腫均比較適合,久服有助增強機體免疫力。

牛大力

牛大力是植物巖豆藤的根莖,又名大力牛、倒吊金鐘,是嶺南地區的特色中藥材之一。味甘苦,性平,有舒筋活絡、平補肺腎、提神醒腦的作用,對肺虛久咳、腎虛遺精、跌打損傷、婦女白帶增多等病症都有較好的調理功效。

牛大力無花果土茯苓煲雞湯

材料:牛大力30克,土茯苓20克,無花果20克,雞殼500克,生薑3片。

做法:上述材料洗淨後,加水2000毫升,煮開後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轉小火煮1.5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滋陰健脾,清熱利溼,對菸酒應酬過多以及慢性肝炎患者較為適合。在暖春時節飲用有助提神醒腦,趕走春乏,並能提高呼吸道免疫力,預防感冒,而且湯味甘香,老少咸宜。

太子參

太子參是大眾熟知的補益類中藥材之一,味微苦,性微寒,有益氣生津、補脾潤肺的功效。有補而不燥,扶正不留邪的特點,特別適合用於小兒調補,所以又有“孩兒參”之稱。在乍暖還寒的初春時節,用太子參進行調補,較之使用西洋參或黨參更勝一籌。

太子參茯苓蘋果煲鯽魚

材料:太子參20克,茯苓30克,蘋果2個,鯽魚500克。

做法:鯽魚去鱗及內臟,洗淨魚血後用鹽醃製片刻,燒鍋下油,將兩面煎至金黃色後加水1500ml,放入上述藥材,再次煮開後文火熬煮1.5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實衛固表,斂汗澀精。太子參配合茯苓健脾滲溼,蘋果不僅能調味,配合太子參更能平補脾肺,這款湯水對預防氣虛感冒及增強小兒抵抗力都有很好的調理功效。

雞矢藤

雞矢藤味甘微苦,性平,是兒科常用的消積化食類中藥材之一,對小兒疳積、食積、溼熱洩瀉、夏季熱都有較好的輔助調理功效,外用能療腳氣和溼疹、治燒燙傷等。

中醫認為,藤莖類藥材有助宣發氣機,雞矢藤還能和胃,所以很符合時令養生原則,特別是和布渣葉、淮山、谷麥芽等藥材搭配,對調理小兒胃腸、預防食滯胃痛很有幫助。

雞矢藤布渣葉無花果淮山煲豬踭

材料:雞矢藤10克,布渣葉10克,無花果5個,淮山50克,豬踭500克。

做法:上述材料洗淨,水2500毫升,煮開後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轉小火煮1.5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消積,下氣消食。雞矢藤搭配布渣葉清腸利溼,無花果和淮山滋陰健脾,有助提高人體免疫力,這款湯水味道甘甜可口,對於預防小兒食滯感冒並提高免疫力都有一定的輔助調理功效。

6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睡覺為什麼越睡越累,原因到底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