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是喜歡讀一些書籍,但是我們不能囫圇吞棗是的讀書 。

借到《傷寒雜病論》這本書,雖然有些收穫,但是隻是隨便翻翻,就想出我們當代人怎麼看待一千年前的古人經典的問題一千年經歷多大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一千年前的經典在現代還是經典嗎?

因為這些都發生了變化:生存環境——氣候、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存智慧——生存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病人——病的種類 治病的方法方式 治病的經驗智慧理論

《傷寒雜病論》這本書寫於東漢末年(公元200——219)這本書特點是書挺厚,大約四十多萬字。作者下了很多功夫;就是一個頁面上半部分是白話文,翻譯過來的;下半部分是原文,張仲景所寫的原文——正如作者所寫的“上白下文、逐句對應 流暢閱讀理解白話直譯、原汁原味、中醫入門必讀”。

我也做了摘錄:

張仲景首先在於發展並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把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症狀,根據病邪入侵經絡、臟腑的深淺程度,患者體質的強弱,正氣的盛衰,以及病勢的進退緩急和有無宿疾(其它舊病)等情況,加以綜合分析,尋找發病的規律,以便確定不同情況下的治療原則。他創造性地把外感熱性病的所有症狀,歸納為六個證候群(即六個層次)和八個辨證綱領,以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來分析歸納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的,演變和轉歸,以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來辨別疾病的屬性、病位、邪正消長和病態表現。由於確立了分析病情、認識證候及臨床治療的法度,因此辨證論治不僅為診療一切外感熱病提出了綱領性的法則,同時也給中醫臨床各科找出了診療的規律,成為指導後世醫家臨床實踐的基本準繩。

對於治則和方藥,《傷寒雜病論》的貢獻也十分突出。書中提出的治則以整體觀念為指導,調整陰陽,扶正驅邪,還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諸法。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劑。《傷寒雜病論》對針刺、灸烙、溫熨、藥摩、吹耳等治療方法也有許多闡述。

讀完這本書,沒有多大收穫,也就是隻有一點感悟——一千年前的經典已經不是經典了。所以中國人永遠不要把自己裝進古書堆裡,要跳出來,要在現實的生存土壤中尋找智慧和經驗。

以上就是我讀《傷寒雜病論》的全部內容,最大的收穫就是對於經典的重新認識。現代社會有很多復古現象,很多電視劇都是穿越型,但是我們真正能夠穿越嗎?很多建築都在復古,但是你認為仿古有多大意義和價值哩。我們真得得重新審視古人,審視古人的經典等。

愛讀書的友友們你們有這方面的感覺嗎?

12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這些會發胖的早餐,你吃過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