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少吃鹽!大家都知道,但是卻沒有幾個人會遵守!今天來說說和鹽有關的7大疾病。

鹽是美味佳餚的調味品,沒有它,再香噴噴的食物也會索然無味。可東西再好,也會過猶不及。吃鹽過多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多種疾病。關注@護士長曉春話健康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高血壓:食鹽攝入量高的人群,高血壓的發病率也高。每多吃1克食鹽,就需喝入110毫升水與之配成0.9%的“生理鹽水”成為體液,多餘的體液進入血管,血管壁受到的壓力也隨之增大。

肝腎疾病:多吃鹽需多喝水,多排尿,會加重肝腎的負擔,血壓越高肝腎功能損害越大,從而導致慢性疾病。

胃癌:高鹽會損害胃黏膜,醃菜、鹽漬食品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在胃酸和細菌作用下會轉變為致癌物亞硝胺,易致胃癌。

骨質疏鬆:吃鹽多的人其鈉的排洩量增加,人體每排洩1克鈉,大約會耗損26毫克鈣。吃鹽越多,鈣流失越多。

呼吸道炎症:高濃度食鹽不僅抑制呼吸道免疫細胞活性,降低其抗病能力,而且還會使唾液與溶菌酶分泌減少,導致免疫力下降。

肥胖:英國通過對1600多名青少年調查研究發現,吃鹽越多,喝的甜飲料就會增多,更容易引起肥胖。誘發免疫病: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和免疫生物學家發現,吃鹽過多會導致一系列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如多發性硬化症、1型糖尿病、牛皮癬、類風溼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等。

日常我們該怎麼避免攝入高鹽呢?

科學家發現經常吃快餐(屬高鹽食物)的人,體內炎性細胞的含量要高於正常人。研究顯示,當炎性細胞把矛頭指向健康的人體組織,就會出現自身免疫疾病。美國研究人員在給實驗鼠餵食高鹽飲食後,導致實驗鼠體內生成一種能抵抗感染的炎性細胞,它與自體性免疫疾病的發病高度相關。隨後這些實驗鼠患上了嚴重的多發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

美國哈佛大學發表的研究報告估計,全球每年有230萬人因為吃鹽過量而死亡,這個資料要高於嗜好含糖飲料導致死亡的人數。

國際營養學界提出“飲食清淡、熱量平衡是長壽的關鍵”,這與中國“粗茶淡飯,吃出鐵漢”的諺語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了規避吃鹽過多的危害,人們需要從小就控制食鹽的攝入量,養成“口輕”的良好習慣。同時少吃含鹽量高的加工食品。

從小減少對鹽的依賴

人們對鹽的喜好是後天逐漸養成的,需要從小就控制飯菜中鹽的用量,以減少口味上對鹽的依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飲食如果含鹽量高,更容易表現出對鹽的偏好,會導致終生“口重”而影響健康。

規避麵包、掛麵等加工食品中的隱形食鹽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注意減少餐桌上鹽的使用量,卻忽視了加工食品中的隱形鹽。廠家為了增強口感或利於儲存,經常會新增食鹽和其他鈉鹽。

口感香甜的早餐麥片、夾心餅乾,甚至原味白麵包中也含不少鹽。為了增加麵條的筋力,人們在製作掛麵時也要新增食鹽,每百克掛麵中的含鹽量一般在2~4克。泡麵中的鹽也不容忽視。醃漬類和加工食品也含大量鈉鹽,如做餅乾用的膨鬆劑和蘇打粉中的碳酸氫鈉,飲料、切面、肉腸等食品中的三聚磷酸鈉和焦磷酸鈉,為果蔬產品護色的亞硫酸鈉以及防腐劑苯甲酸鈉等。

日常飲食料理中減少食鹽用量的方法

要降低食鹽攝入,應避免吃含鹽多的加工食品,如火腿、午餐肉、醬菜等;少用含鹽高的醬、醬油;多用醋、蔥、蒜等調味;醋是鹹味的天然增強劑,在烹飪時稍微加一點,便可以做到少鹽的同時又不減鹹味,而胡椒、大蒜、蔥、姜等則可以幫助改變口味。炒菜時應使用盛裝2克鹽的鹽勺酌量加鹽。

製作涼拌菜時採用直接涼拌的方式,吃前再撒少許鹽調味。使用簡單的烹調手法縮短製作時間,在菜出鍋前放少許鹽,可以使鹹味浮在食材表面,避免在烹製過程中吸入過多的鹽分。可多用一些天然食材助味,如在菜餚中放些海米、海苔等海鮮類天然食材,既增鮮又健康。

鼓勵餐館降低食鹽用量

在外就餐時可囑咐做菜少放點,一般餐廳的餐桌上會有調味罐,若覺得不夠鹹,再加鹽調味。還可以叫服務員倒碗水,若菜太鹹吃之前先將菜餚用白開水涮一下。關注@護士長曉春話健康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2.葛洪的追求,“神仙”家對服食黃芪枸杞等中藥養生思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