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痤瘡不僅僅是“青春期的專利”,年齡在25歲以上的痤瘡患者比例已經達到31%,“事實上是一個累及年齡層次更廣、病因更復雜多變的疾病。”除年齡因素外,遺傳、內分泌疾病、精神因素、藥物、一些偽劣化妝品甚至環境汙染等都是痤瘡發生或者加重的元兇。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還有人因為長期佩戴口罩導致的“口罩痤瘡”。

面對煩人的痘痘,我們應該如何治療呢?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面板性病專業委員會的調查結果表明:僅有41.2%的痤瘡患者選擇到醫院尋求專業治療及預防指導,其餘58.8%的痤瘡患者均未採取正規的治療方案,比如:不予處理、自行擠壓等。

1、不予處理,自行擠壓。

近年來,因為擠痘痘而住進ICU的病例可不少,尤其是我們面部的三角區域,在這個區域佈滿靜脈瓣,這種是無法控制血液的流通方向,也就是像沒有任何把門,導致什麼東西都能進入血管之中。而由於臉部的血管又十分豐富,一旦這個部位被刺激,雜質就會進入血管,進而可能引發炎症、以及顱內感染。雖說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仍然值得我們重視。

除此之外,炎性痘痘常常合併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反覆擠痘痘會將細菌擴散到其他部位,導致痘痘增多;而且反覆擠痘痘將打破痘痘正常癒合路徑,加重炎症反應,最終形成紅色痘印,待炎症消退則遺留黑色色素沉著。

2、藥物治療

目前最常見的藥物治療包括抗生素、激素類藥物,這類藥物能夠快速,有效地將痘痘祛除,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在使用這些藥物的時候,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很多患者在發生痘痘的時候會自行選用一些藥物治療,然而盲目用藥很有可能會對面板造成不良影響,產生副作用。

特別是一些含激素的外用藥膏,這種激素類藥物在剛開始一塗之後可能使某些面板症狀很快消失,可是在長期使用後很有可能會發生塗藥部位面板異常,如繼發感染、毛囊炎、毛細血管擴張、激素性皮炎、面板萎縮、色素沉著等副作用,女性還可能出現毛髮增多等嚴重反應。另外用了激素類藥物後容易產生依賴性或耐藥性,而且還可能導致過敏,造成患處面板出現乾燥、粗糙、脫屑,甚至有淺細的裂紋。

3、使用生薑、蘆薈塗抹臉部

有人說蘆薈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也有人說蘆薈還具有抗菌的作用,還有人說蘆薈具有抗炎症作用,不過在《Phytomedicine》的一項研究表明: 蘆薈對殺滅痤瘡丙酸桿菌是無效的,蘆薈對於治療痤瘡是沒有戲的。同時也提醒大家,切勿擠壓蘆薈汁液塗抹面部,以免刺激面板甚至引發皮炎。

對於生薑,它其實沒有太多的去除痘印的作用,所以很多患者在塗抹了之後反而會出現一些接觸性皮炎的情況,嚴重的有可能會出現過敏性皮炎,這樣非但沒有去除痘印反而還引起了一種新的疾病,是得不償失的。

4、中醫辨證治療

近些年來,很多人對於中醫治療痘痘更加信賴,與現代醫學不同,中醫藥對於痤瘡的治療及對應體質的調理研究頗豐。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辯證症型,查詢證因,制定治療方案。結合調理深層臟腑經絡,消除瘀滯,疏通經絡,改善內分泌,祛除病因,內調外治。該療法主要具有精確檢查,明確病因,標本兼治,多元多向治療,見效快,不復發等優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中醫治療強調辨證論治、因人而異地使用藥物,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基礎,也是臨床療效的基礎,所以對於網路上的藥方,大家也要謹慎選擇,每個人的體質、症狀都不同,並不是每個藥方都適合你,在治療前一定要諮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治療痘痘是個長期過程,若注重多方面調護,可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較好的療效,相反則易反覆發作,遷延難愈。建議輕型痤瘡應注重生活起居及飲食習慣的調整,中重型痤瘡應根據不同證型設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宣告】: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之用,讀者不應單純依靠本文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文內容而導致的損失、風險及糾紛,本院不承擔任何責任。

9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如何在家裡健康的養生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