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是由於高血脂症、血液粘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因其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高及併發症高的特點,成為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第一殺手”。心腦血管疾病,顧名思義需要降膽固醇、血壓、血糖等;需要合理飲食,吃高纖維素、低脂肪等食物;需要適宜的有氧運動;更需要長期規律地堅持服藥。
每年一到春季或秋末冬初有許多的大爺大媽就來到醫院說為了自己的健康,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要求輸脈絡寧注射液、丹蔘川芎嗪注射液、紅花注射液等活血藥,並且說輸完以後感到身子骨輕鬆了,也有勁了。過一段時間,覺得不舒服就再次輸液,就這樣周而復始,一年兩次。但這種治療真的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嗎?讓我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淺談一下輸液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利與弊:
利:預防用活血化瘀類藥物可擴張血管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迴圈,使大爺大媽們感到輸液後身體舒服,走路輕鬆,腿也不沉了。但是藥物都具有生物半衰期,一般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只要停藥,藥效就會消失,臨時改善症狀。
弊:
1,預防用活血化瘀藥在臨床上屬於無指徵用藥,對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會增加出血風險。
2,藥液中因工藝流程有肉眼看不見的微小不溶性微粒,會沉積在血管上形成微血栓。
3,“能口服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的治療原則,而輸液這種僅適用於危重病人,不能或不宜口服藥的,浪費醫療資源。
4,輸液由於針刺進入靜脈再進入血管而發揮藥效屬於創傷性治療。
5,每天扎針,刺激血管使血管的彈性減弱,有形成的微栓導致靜脈炎的發生。
靜脈輸液改成口服的,因其藥物的生物半衰期一直持久,藥效穩定,不損傷血管,血管彈性依舊,因其無創管壁脆性不增加,不會導致靜脈炎,更談不上微栓生成。換成口服的能增加病人的依從性且更經濟,尤其國家為了能看得起病,用得上藥,近段時間集體採購,出現了網紅的“靈魂砍價”的每盒4.36元的達格列淨片;每盒17.8元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每盒4.18元的瑞舒伐他丁片等廉價實惠的4+7好藥。
總之,我認為心腦血管沒必要輸液,只要適當的鍛鍊身體,合理的膳食,良好的心態,戒菸限酒,堅持口服用藥,定時檢查,才能更好的防治。 #藥師健康超能團##健康科普排位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