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治心經熱盛神昏譫語之佳品:羚羊角

治肝陽、肝風及肝火所致病證之要藥:羚羊角

治肺胃氣逆之要藥:旋覆花

旋覆花配代赭石:氣逆嘔惡、喘息

清熱平肝、息風止痙之要藥:鉤藤

治肝陽眩暈之要藥:天麻

破傷風:防風 蟬蛻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蠍 蜈蚣

開竅醒神回蘇之要藥:麝香、冰片

活血通經、止通之佳品:麝香

活血調經,祛風止痛,為婦科活血調經之要藥:川芎

“血中之氣藥”:川芎

“頭痛不離川芎”(風寒、風熱、風溼、血瘀、血虛)

“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之要藥”:延胡索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氣滯諸痛

一、柴胡:

藥性:苦,辛,微寒。歸肝、膽經。

主治:1.表證發熱,少陽證;2.肝鬱氣滯;3.氣虛下陷,臟器脫垂;4.瘧疾寒熱

功效:1.解表退熱;2.疏肝解鬱;3.升舉陽氣;4.退熱截虐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陰”之說,陰虛陽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生柴胡升散作用較強,多用於解表退熱。

醋炙柴胡能緩和升散之性,增強疏肝止痛作用,多用於肝鬱氣滯的脅痛、腹痛及月經不調等。

鱉血柴胡能填陰滋血,抑制生品柴胡的浮陽之性,增強清肝退熱的功效,可用於熱入血室,骨蒸勞熱。

二、川芎:

藥性: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主治:1.血瘀氣滯痛證;2.頭痛,風溼痺痛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多汗,熱盛及無瘀之出血證和孕婦均當慎用。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能。川芎臨床多生用,用於血瘀氣滯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頭風頭痛,風溼痺痛等證。

酒川芎經酒制後,能引藥上行,增加活血行氣止痛作用。多用於血瘀頭痛,偏頭痛,風寒溼痛,產後瘀阻腹痛等證。

三、延胡索:

藥性: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

主治:氣血瘀滯痛證。

延胡索具有活血,利氣,止痛的功能。

生品止痛有效成分不宜煎出,效果欠佳,故臨床多用醋製品。

四、旋覆花:

藥性:苦,辛,鹹,微溫。歸肺,胃經。

功效:降氣化痰,降逆止嘔。

主治:1.咳喘痰多,痰飲蓄結,胸膈痞滿;2.噫氣,嘔吐

使用注意:

陰虛勞咳,津傷燥咳者忌用。

旋覆花具降氣消痰、行水、止嘔功效。生品苦辛之味較強,以降氣化痰止嘔力勝,止咳作用較弱,多用於痰飲內停的胸膈滿悶及胃氣上逆的嘔吐、喘息、肢腫。

蜜旋覆花蜜炙後苦辛降逆止嘔作用弱於生品,其性偏潤,作用偏重於肺,長於潤肺止咳,降氣平喘,多用於咳嗽痰喘而兼嘔惡者。

五、白前:

藥性:辛、苦,微溫。歸肺經。

功效:降氣化痰。

應用:咳嗽痰多,氣喘

白前具有降氣、消痰、止咳的功能。生品長於解表理肺,降氣化痰。常用於外感咳嗽或痰溼咳喘。

蜜白前能緩和白前對胃的刺激性,偏於潤肺降氣,能增強止咳作用。常用於肺虛咳嗽或肺燥咳嗽。

六、紫蘇子:

藥性:辛,溫。歸肺、大腸經。

功效: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應用:1.咳嗽痰多;2.腸燥便祕

使用注意:

陰虛咳嗽及脾虛便溏者慎用。

生紫蘇子多用於腸燥便祕。

炒紫蘇子具有焦香氣,辛散之性緩和多用於咳喘。

蜜紫蘇子長於潤肺,止咳降氣平喘。

蘇子霜保留了降氣平喘之功,除滑腸之慮,多用於脾虛便溏的咳喘患者。

七、琥珀:

藥性:味甘、性平;歸心、肝、小腸、膀胱、肺、脾經。

功效:能有效的治療風溼病。琥珀油能很快的滲入人的面板,深入纖維,平衡正負離子,促進血液迴圈和消減肌肉痠痛。

鎮驚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

主驚悸失眠;驚風癲癇;血淋血尿;血滯經閉;產後瘀滯腹痛;症瘕積聚;目生障翳;癰腫瘡毒。

應用:

1、治驚癇、不眠,配合歡花、夜交藤、白芍、酸棗仁等,或單與硃砂合用,即朱珀散,每服0.9~1.2g。

2、治腎結石和血淋、熱淋,取其有利尿、理血作用。常配旱蓮草、冬葵子、貓須草等,方如琥珀通淋方。如偏於熱而有口渴者,配豬苓、萹蓄、木通。

3、治癓瘕之疼痛,尤其血瘀腹痛,取其有活血祛瘀作用。常配三稜、鱉甲等。

4、試用於治角膜翳,用琥珀配枸杞子、菊花、夜明砂等,方如琥珀杞菊湯。

使用注意:

陰虛內熱及無瘀滯者忌服。《本草經疏》:凡陰虛內熱,火炎水涸,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勿服琥珀以強利之,利之則愈損其陰。

八、前胡:

藥性:味苦;辛;性微寒。歸肺;脾;肝經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降氣化痰。主外感風熱;肺熱痰鬱;咳喘痰多;痰黃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滿悶

應用:

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時有煩熱:前胡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貝母一兩(煨微黃),桑根白皮一兩(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前胡散)

治肺熱咳嗽,痰壅,氣喘不安:前胡(去蘆頭)一兩半,貝母(去心)、白前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一兩,芍藥(亦者)、麻黃(去根節)各一兩半,大黃(蒸)一兩。上八味,細切,如麻豆。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二。(《聖濟總錄》前胡飲)

使用注意:

①《本草經集註》:"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藜蘆。"

②《本草經疏》:"不可施諸氣虛血少之病。凡陰虛火熾,煎熬真陰,凝結為痰而發咳喘;真氣虛而氣不歸元,以致胸脅逆滿;頭痛不因於痰,而因於陰血虛;內熱心煩,外現寒熱而非外感者,法並禁用。"

九、殭蠶:

藥性:

鹹、辛,平。歸肝、肺、胃經。

功效:

祛風定驚,化痰散結。用於驚風抽搐,咽喉腫痛,面板瘙癢,頜下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痺。

應用:

1.治小兒驚風:白殭蠶、蠍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5克(微炮過).為細末.每服一字或2.5克 以生薑溫水調灌之.(《本草衍義》)

2.治慢脾風陽氣未甚脫者:膽南星、直殭蠶(炒)、地龍、五靈脂、全蠍(焙)各5克.上為末水煮半夏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丸薑湯下.(《直指小兒方》白殭蠶丸)3.治中風口眼歪斜:白附子、白殭蠶、全蠍(去毒)各等份並生用.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熱酒調下 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牽正散)

4.治癱緩風手足不遂 言語不正:白殭蠶(炒)、烏頭(炮裂、去皮、臍)、沒藥各50克蜈蚣(炙)25克.上四味搗羅為末 酒面煮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薄荷酒下日三.(《聖濟總錄》殭蠶丸)

5.治破傷風身腫 牙關不開:白殭蠶(直者)不拘多少生研為末.每用生薑自然汁調 以雞翎於傷口上掃之勿令幹;仍以生薑汁調2.5克服.(《聖濟總錄》白殭蠶散)

使用注意:

1、心虛不寧、血虛生風者慎服;

2、《藥性論》: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3、《本草經疏》:凡中風口噤,小兒驚癇夜啼,由於心虛神魂不寧,血虛經絡勁急所致,而無外邪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產後餘痛,非風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4、《本草新編》多服則小腹冷痛,令人遺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肝癌患者擔心活不長,治不好?看看中醫怎麼說。真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