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百會穴

百會為督脈的穴位,位於巔頂,兩耳連線的中心。就是頭頂那個凹陷的地方,自己用手可以摸到的。

百會是人身最高的穴位,如果這個位置被擊中了,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倒地並且不省人事的情況。

百會為諸陽之會,人體陽氣最盛的地方,與手足少陽、足太陽、足厥陰和督脈五條經脈相交會,故稱三陽五會。《會元鍼灸學》:“百會者,五臟六腑奇經三陽百脈之所會,故名百會。”

能針能灸,可補可瀉,有平肝熄風,開竅醒腦,提升陽氣,昇陽舉陷,回陽固脫的功效,治療頭痛、頭暈、癲狂癇證、中風昏迷、失語、健忘失眠以及脫肛、胃下垂、子宮脫垂,久瀉不止、小便失禁等陽熱上衝或陽氣不固的病證。

針百會一穴,經氣可通全身。《普濟方》言:“百會穴百病皆主。”

治頭痛,中醫有“諸般頭痛,百會為先”的說法。《勝玉歌》雲: “頭痛眩暈百會好”; 《鍼灸大成》雲: “百會、後頂、合谷,治頭風頂痛”等。

為急救穴,《資生經》雲:“人身有四穴最應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會蓋其一也。”《玉龍歌》記載: “中風不語最難醫,頂門髮際亦堪施,百會穴中明補瀉,即時甦醒免災危。”據說《扁鵲倉公列傳中扁鵲就是用這個三陽五會為虢太子治療屍厥的。百會配風府穴,能調氣血,降逆氣,醒腦安神。凡頭暈目眩,中風失語,昏迷,取之奏效。

治療洩瀉,《丹溪治法心要·洩瀉》中有“久病氣虛,洩瀉不止,灸百會三壯。”《壽世保元》“洩瀉三五年不愈者,百會穴五七壯即愈”。

治療脫肛,《醫宗金鑑》: “提補陽氣上升,……,大腸下氣脫肛”; 《席弘賦》“小兒脫肛患多時,先灸百會次鳩尾”。使用時要配以長強、神闕、氣海等穴。多用灸法。

百會穴貼敷治子宮下垂:五倍子5克,蓖麻5粒,升麻3克。共研為泥,貼敷於百會穴,膠布固定,每日早、中、晚3次,每次貼10分鐘,10天為一療程,療效不明顯可續用一療程。

針刺百會穴使用28~30號毫針,平刺百會穴0.3~0.5寸,區域性產生酸脹感

按摩百會,用食指或中指持續給力,當局部出現酸酸的、麻麻的感覺時,再持續30秒。就可以緩解由於頸椎病引起的頭痛、頭暈,精神緊張等症狀。

灸百會穴可用艾柱灸法,使患者坐位,將艾娃置放在百會穴,然後從頂端點燃,當燃燒剩餘1/3左右,病人開始感到熱燙時,即用攝子將剩餘的艾絨壓滅或去掉,另換義化施灸,義巧的灸量單位是"壯",燃燒一個艾巧即為"一壯",灸量多少因人體質和病情而定,體質非常虛弱者,施灸量不宜太多,一般每次灸3~5壯,體質一般或較強者,每次可灸5~9壯。也可以使用隔蔥灸:取蔥白適量,搗爛如泥,放在百會穴上,上置艾柱施灸。一般可灸5~7壯,感到區域性溫熱舒適,不覺覺灼痛痛為度;隔姜灸:把生薑(鮮者為好)切成約2~3mm厚的薄片,中間以針刺穿數孔,置於百會穴,上面放大艾柱灸之,當患者感到灼痛時,可用鑷子子將薑片夾起,離開面板數秒鐘,然後放下續灸。一柱燃盡,則換柱再灸,至區域性面板潮紅溼澗為度;隔附子餅灸:將附子切成2~3mm厚的薄片,或以附子末加黃酒做成藥餅,中間刺穿數孔,置於百會穴,上面放艾柱灸之。如藥餅變幹,應換溼藥餅再灸。

百會的艾條灸法最簡單,將艾條點燃進行施灸,艾條灸又可分為固定灸、雀啄灸、迴旋灸、實按灸。固定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施灸部位(約距2~4cm)進行燻烤,使患者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在百會穴一般施灸30分鐘左右,每日1~2次。雀啄灸: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百會穴,距離不固定,像麻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移動施灸,一般每次施灸30分鐘,每日1~2次;迴旋灸:將點燃的艾條對準百會穴,不停地作迴旋轉動施灸,此種灸法面積較大。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生活養生三大要素,健康身體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