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自古以來,
媽媽的手都是勤勞和母愛的象徵。
你知道嗎?
還有一種愛叫“媽媽手”!
“媽媽手”到底是什麼
“媽媽手”在醫學上的叫法是狹窄性腱鞘炎或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常見的症狀就是手腕用力或向小手指那邊偏斜時會出現疼痛,手腕大拇指根部會出現腫脹,可摸到一個鼓包,壓著會有疼痛。
怎樣知道是不是“媽媽手”
寶媽們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媽媽手,可以試試這樣做:將拇指彎到手掌上,然後用拇指向下彎曲手指。然後你的手腕彎向你的小指,如果手腕拇指側疼痛,可能就是“媽媽手”。
為什麼會得“媽媽手”
很多新手麻麻之所以會得這病,大多是又要抱孩子,又要給寶寶洗澡、換尿布,有的麻麻還得兼顧做家務,雙手過度使用導致的。
說簡單點,就是累的!
如何緩解治療“媽媽手”
1、伸展手腕
把受傷的一隻手伸直,用另一隻手壓在這個手的手背上,幫助手腕彎曲,保持15到30秒,然後向後拉伸手指,保持15到30秒。在整個動作中要保持受傷一側的手臂伸直。
每次做3組。
2. 手腕彎曲
手掌朝上,握一個礦泉水瓶,手腕向上彎曲到不能再彎曲,然後回到起始位置。
練一段時間後,你可以逐漸往礦泉水瓶裡面加水,來增加你手中的重量。
每次做兩組,每組15個。
3. 手腕徑向偏差加強
將手腕垂直側放,拇指朝上,手握一個水杯或者小奶瓶,輕輕朝上彎曲手腕,拇指伸向天花板,然後慢慢降低到起始位置。在整個練習過程中,腕部到肘部的部位不要移動。
每次做兩組,每組15個。
4. 手腕伸展
將礦泉水握在手中,手掌朝下,然後慢慢向上彎曲手腕,再慢慢回到開始的位置,後期可逐漸往瓶中加水,增加手中物體的重量。
每次做兩組,每組15個。
5. 握力
手握一個橡皮球,用力抓緊5秒鐘,過程中保持姿勢不變。
每次做兩組,每組15個。
6. 手指彈簧
在拇指和手指的外側放一個橡皮筋,慢慢張開手指把橡皮筋撐開。
每次做兩組,每組15個。
7.冰敷
可以將凝膠冰袋、冰袋或裝有冷凍食物的袋子放在疼痛區或者腫脹區,時間控制在每次15分鐘,每4—6小時一次。
冰敷的時候為了避免溫度過低凍傷面板,媽媽可以在袋子和面板之間墊一塊毛巾。
8.讓手部多休息
為避免用手頻繁,媽媽可以去醫院戴上一個支具或者夾板,或者是並指貼扎。
9.藉助其他力量
(1) 媽媽可以適當用其他工具減輕餵奶、抱娃時,手指和腕部的使用,比如哺乳枕、背娃帶。
(2) 主動要求爸爸幫助帶娃或者分擔家務,讓雙手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