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紅專家”張文巨集教授建議“早餐不喝粥”引“愛國”爭論
據悉,張教授根據新冠病毒的治療原理指出:戰勝病毒不是靠藥品,主要還是依賴自身免疫力,吃藥只是輔助而已
所以在一次講座中他直言不諱:早上不要在喝粥了,應該喝牛奶、吃三明治雞蛋等
此言一出,引發網友熱議,有支援、也有反對,支援的人認為牛奶麵包確實比喝粥更有營養、反對的人給出的理由是:喝粥養生
更有人拿出上下五千年文明來論證,表示喝粥是中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不容顛覆,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的祖先到底是不是喝粥長大的呢?
我們今天就談一下粥的歷史
1.誕生功能非充飢有一種說法,說粥早見於周朝,當時的中國地區已廣泛種植稻穀
所以應當以米粥居多,至於當時是否家家戶戶以粥為食,尚待考證
秦漢時期,史料逐漸趨多,比如“居喪吃粥”的出現,而這種吃法只是借剋制享樂方式,以表達對逝者的思念。
假如這是粥的真正源頭,那麼可以斷定,粥在秦漢時期體現的並非“充飢”功能。
2.低端食物,沒有什麼營養價值
關於古代粥的食用價值,我們從各種成語中便能猜到一二,比如:“僧多粥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再比如古代每逢大災之年就會“廣開粥鋪”來接濟災民
從這些俗語中不難看出,粥在古代並不是一種高雅之食,甚至還很下賤
災民充飢之用的食物想來也不會有什麼營養,僅為果腹
3.臘八粥說到粥,就不得不提臘八粥,能夠進入一種節日併成為裡面的食材,也足以證明其不可或缺的價值
其中蘊含了古代勞動人民對於粥的感情
但古代的臘八粥跟今天我們臘八節所用的粥可大不相同
臘八粥相傳起源於佛教,為了紀念佛祖成佛之前所遭受的苦難,進而取穀物和果實製成雜拌粥
到了宋代,逐漸形成在臘八節喝粥的習俗。
到了今天,粥的範圍更廣,製作更講究,品種也不斷翻新:銀耳粥,八寶粥,燕麥粥等等
一些養生大師為其加入了一些中醫元素,使得粥的“身價”暴漲
雖然在某些地區也有食肉粥的習慣,但總體而言,還是以五穀粥為主
我們從前幾年所謂“養生大師”張悟本炒作綠豆不難看出,粥的營養價值確實被誇大了
正如張文巨集教授所言,粥固然可以補充各種膳食纖維,但要說提高免疫力,恐怕還是得雞蛋和肉類。